抗生素分类及特点课件•抗生素概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目录01抗生素概述抗生素的定义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等。抗生素的分类方法按作用机制分类抗生素按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抗细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按化学结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等。按来源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抗生素的发展历程1960年,链霉素的发现揭示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56年,百浪多息的发现揭示了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1959年,甲氧西林的发现揭示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67年,红霉素的发现揭示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的历史;02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010203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也被称为盘尼西林,是最早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1942年开始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都有抗菌作用,包括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较好。外科手术中常用于预防感染。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多种细菌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包括一些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可以增强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效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对细菌的细胞壁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过敏反应,如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0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种类红霉素:是最早发现阿奇霉素:对大多数G⁺菌、厌氧球菌、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作用。罗红霉素:对大多数克拉霉素:对G⁺菌、厌氧球菌、部分G⁻菌及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吉他霉素:对G⁺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厌氧球菌及部分G⁻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窄,对大多数G⁺菌、厌氧球菌和部分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也对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也具有良好作用。G⁺菌、厌氧球菌、部分G⁻菌及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谱较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等具有良好作用。耐药性低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细菌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一段时间后,耐药性可消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适应症01020304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所致的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所致的尿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如疖、痈、蜂窝织炎等。0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核糖霉素依替米星甘露醇合硫酸阿米卡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异帕米星地贝卡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前庭功能失调还能破坏细菌胞质膜的完整性。可引起前庭功能失调,较少见。抗革兰阴性菌耳毒性其他不良反应还可引起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和过敏反应。对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