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6页课程简介社会保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建立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社会保障的萌芽或开端——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标志着国家干预和政府介入了对弱势人群的保护)社会保险的起点——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这种保障活动变成了由政府强制实施的制度安排)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专业设置、学科研究、实践探索……(代表人物: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课程性质:《社会保障概论》是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可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开设。第一章绪论§1·1社会保障的含义、特征与构成一、概念————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郑功成教授:)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概念涵盖的层义:中心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责任主体:主要政府(国家)社会保障目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企业、个人缴纳;社会成员捐助。受保障者收益: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有的取决于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国家给予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经济制度。(2)强制性:通过立法强制确立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3)社会性: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4)互济性:社会保障的统筹和管理,充分体现了人类互助互济的原则。(5)公平性:社会保障的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公平分配。(6)福利性: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层次划分法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2.内容划分法国际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我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广义范围:另有社会互助保险、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商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制度第2页共5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6页保障项目比较内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以劳动者为主,有的险种将逐步覆盖城乡普通居民以灾民、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公民、特殊困难者为主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企业利润分成、社会自筹、社会募捐,个人不缴费为主以个人及用人单位缴费为主,政府资助以政府财政拨款及社会捐款等,个人不缴费为主保障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基本生活水平最低生活水平特征增进福利,以平均分配为主补偿收入损失救灾济贫扶贫等经办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基层单位、各行业主管机构政府专门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保障手段以提供服务和服务设施为主,货币为辅提供社会保险待遇为主,相关服务为辅资金、物资并重社会保障基本内容间的关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存需要。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旨在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二)社会保障体系的类型(1)按社会保障的给付标准分受益基准制交款基准制混合制(2)按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分政府统包型投保资助型强制储蓄型(3)按社会保障的财务机制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4)按社会保障的实施方式分强制实施模式自愿投保模式多层次保障模式(5)从社会保障的管理方式分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公众机构管理私人机构管理事实上,从不同角度总结的社会保障制度分类,在实施过程中是密切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