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零星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本市零星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根据《**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词语含义)本办法所称零星建设工程,包括棚户简屋的修建、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以及户外广告设施的安装。本办法所称棚户简屋的修建,是指低于二级旧里标准(不含二级旧里)的居住房屋的加层、升高、拆除重建以及改变主体承重结构的大修。本办法所称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是指建制镇的个人在原住房用地或者经规划调整的个人住房用地范围内,建造居住房屋。本办法所称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是指沿城市道路两侧的房屋设置门窗、橱窗、招牌以及其他门面装修、装饰工程。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本办法中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二)本办法中棚户简屋的修建的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以及XX县区设立街道建制的地区;(三)本办法中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的规定,适用于本市建制镇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区。户外广告设施安装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零星建设工程一般规定)零星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市规划、防火等要求。零星建设工程应当在排水、通风、采光以及施工等方面处理好与相邻方的关系。第1页共9页第五条(管理部门)**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零星建设工程的规划主管部门。XX县区以及其他区、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各自权限,负责所辖区域内零星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本市房地、市政、市容、工商、公安、消防、园林、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第二章棚户简屋的修建第六条(棚户简屋地区改建)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棚户简屋地区改建的管理,制定本区、县棚户简屋地区改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七条(可以申请修建的情形以及居住人口的计算)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规定可以申请修建棚户简屋的情形以及居住人口的计算方式,并公布执行。第八条(禁止修建的情形)除危险房屋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棚户简屋不得修建:(一)已列入地区改建计划的;(二)位于道路规划红线内,且已列入道路拓建计划的;(三)占用河道、高压供电走廊、绿地的;(四)压占地下管线或者依附防汛墙的;(五)修建或者建造后将加剧影响道路交通或者消防安全的;(六)位于按照规划建成的地区或者规划保留的旧区居住街坊、里弄、花园住宅、公寓等处的;(七)法律、法规、规章禁止修建或者建造的其他情形。第九条(限制修建的情形)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但属危险房屋的,可以申请修建棚户简屋,修建时不得超过原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第十条(面积、层数、高度限制)第2页共9页修建棚户简屋,不得超过原建筑占地面积,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人均建筑面积应当符合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且最高不得超过12平方米;(二)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三)一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4米,二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三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8米。第十一条(建筑占地位置)拆除重建棚户简屋,一般不得超出原建筑占地边界,但原边界畸零不规则或者压占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消防通道的,经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可以适当调整建筑占地边界。第十二条(棚户简屋修建的建筑间距限制)修建的棚户简屋与相邻棚户简屋的间距,应当符合下列标准:(一)山墙间距1、拆除重建并加层或者升高的,二层以下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0.6米,三层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0.8米;2、在原建筑基础上加层或者升高的,二层以下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0.6米,三层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0.8米;3、非加层、非升高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原间距。(二)其他建筑间距1、拆除重建并加层或者升高的,二层以下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2米,三层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3米;2、在原建筑基础上加层或者升高的,建筑第二层的间距不得小于2米、建筑第三层的间距不得小于3米;3、非加层、非升高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原间距。修建的棚户简屋与相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