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15题。1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1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15.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答案】13.B14.D15.A考点:中国区域地理。【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这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典型,因而参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1.C2.A3.B4.C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2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3-4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2016?上海卷)(十五)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南半球国家。29.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感受到某一文化圈的浓浓乡情。这一文化圈是A.拉丁美洲文化圈B.太平洋文化圈C.东欧文化圈D.西欧文化圈30.某些国家虽然远隔重洋,但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圈划分考虑的核心依据是A.文化源地B.生活习俗C.语言文字D.思想观念【答案】29、D30、A考点:考查文化圈。【名师点晴】最早来澳大利亚的移民是英国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有着西欧的文化特点。文化圈向外迁移的不仅是整体文化的个别部分,也可能是整个文化模式。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在一个文化丛相关的不同地带,只要有一部分文化元素是相符的,它们就同属一个文化圈,如东亚文化圈、北美文化圈等。文化圈是独立持久的,也可以向外迁移;澳大利亚就是西欧文化向外扩散形成的共同文化圈。(2016?北京卷)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5.图中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A.地理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答案】5.D6.C考点:河流特征判读【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山地、海洋、冰川、陡崖、湖泊、瀑布等信息,结合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与分析,进行综合分析。(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