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人到工匠》读后感《从工人到工匠》读后感看了《从工人到工匠》这本书,我被书中方文墨等17位大国工匠成长、成才的感人事迹深深的打动着,内心充实着,更有一种敬佩油然而生。对他们不断追求和打造出精致与完美的“工匠精神”,发自肺腑地大声赞叹!我想,阅读既是培养心性,也是铸就匠心力量的源泉。我们绝大多数人也许成为不了“大国工匠”,但可以抱有一颗匠心去做好本职工作啊!他们之所以成为各自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高技能人才,正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就如书中提到的关键词:热爱、专注、极致、坚守和担当,可谓—语中的道出了“大国工匠”身上所体现的品质和思想境界,工匠精神的第一要义是“热爱”。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乐于工作,热爱岗位。正如我深爱着我的家人一样,深爱着这份工作,怀揣梦想,立足岗位,不断奋进,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成长的舞台上体现人生价值,完善自我。书中有人说过:当你把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色,才会取得完美的成果。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是在形象化的做工作,麻木的觉得做了工作,至于工作结果和质量好像就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每天不停的机械化做工作,也许会让人心生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每个人都会累,也会偶尔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烦,这事不归我管……因此我们会慢慢变得马虎、懒散,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甚至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情况屡屡发生。人人都喜欢自由、喜欢快乐、喜欢家,因为在家里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只有调整好心态,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能够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只有“用心做事”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的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成败。看完这本书让我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工匠精神,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细致,一份诚信,一份执着,更是一种品质。工匠精神,是一个方向,一种积累,一种个性,一种修行,一种价值,一种财富,更是一个帝国。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不一样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都在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一样。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敬业尽责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王猛为相,临终不忘国事”……而现代社会,敬业的事迹也不断在我们身边上演。不论是冒火救人的影院经理,还是非典前线的白衣战士,亦或是美国9-11袭击后参与救援的官兵……民族不同、国别不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敬忠职守,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无畏的品格值得学习。敬业会让自己出类拔萃,“敬业乐群”、“忠于职守”、“超越平庸”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成为企业里的一员。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生活的质量。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对待工作,“职责、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抱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