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一、选择题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a的值可能是()A.-10℃B.0℃C.10℃D.20℃2.造成图中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形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洋流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温度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A.0<P<1020<Q<30B.-10<P<030<Q<40C.0<P<1030<Q<40D.-10<P<020<Q<304.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风、洋流B.纬度、地形C.海陆位置、地形D.纬度、洋流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第5题。5.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降水C.沿岸洋流D.曲折海岸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6.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7.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A.0℃B.-5℃C.2℃D.-8℃8.读“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分布图”,可知()A.甲区域气温高于4℃B.甲区域受西南季风影响C.西风带致乙区域暖湿D.甲区域多处于锋面雨区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C)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9.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10.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A.16B.20C.23D.27下图为某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获得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双选)()A.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华北B.图中乙地处于山脊部位C.乙地岩石形成物质来源于地幔D.丙地岩石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12.该兴趣小组推测(双选)()A.乙地能找到古生物化石B.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C.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D.乙、丙相对高度大于1000米二、综合题13.读“我国部分省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0℃等温线相当于我国()A.3000米等高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秦岭—淮河线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2)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范围分别是______,______,判断乙地地形为________________。(3)图中丙地地形有可能是()A.大兴安岭B.武夷山C.太行山D.阴山(4)图中A、B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5)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试分析原因。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中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图中1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2)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答案精析1.B2.C[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a值可能是0℃或10℃,A、D错。根据图中a所在的位置,应是亚洲青藏高原地区,如果是10℃,则高原内部气温大于10℃,与实际情况不符,C错。所以a只能是0℃,高原上气温更低一些,B对。第2题,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对。太阳辐射、地形、洋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3.B4.A[第3题,图示等温线间距是10℃,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Q地处北非,是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判断Q的温度在30~40℃;P地处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温度应在-10~0℃。第4题,乙的年均温要高于同纬度的甲;乙在大陆西岸,终年处在中纬度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处大陆东部,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强,降温明显,且没有暖流影响。]5.C[图中沿海地带0°C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此处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欧,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作用强,气温高。]6.D7.B[第6题,据图可知,这是欧洲西部地区,M处有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因此该处的温度明显较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弯曲;N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受地形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