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荣根学校曾东槐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学第七册75页~76页,例1~例5。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同学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难点:使同学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具准备:多媒休课件、月饼、纸制韩国国旗等。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爱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停顿片刻,同学无言以对。)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日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1、借助形象,认识。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老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也是)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同学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同学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同学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老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毕竟哪些更重要呢?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假如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多媒体闪耀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请全班同学齐读表示意思的这句话。(重要字词重读)2.认真观察,认识。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老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能,表示)(老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你看××同学说得多好呀,全班为它鼓掌,谁还想说?这么多人想说,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请同桌的两人互相说一说。(留给同学自由发言的时间)请全班同学一起说说的表示意思。“它”指的是谁?(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刚才我们认识了、,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老师板书)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同学的各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