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规定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所有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一直,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乏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段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组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一样的社会领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换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刊登的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论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A.《理想国》B.《巨人传》C.《教育论》D.《爱弥儿》5.不一样步期、地区、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区、民族和阶层的烙印,体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表明影响人发展的原因是()。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原因是()。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老式和教育老式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一样的发展水平、爱好、爱好和专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停增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A.次序性B.阶段性C.持续性D.差异性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同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进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A.社会道德规定与学生既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学校德育规定与学生既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规定与学生德育规定之间的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求与其既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A.积极性、间接性和引导性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10.教育局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一般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A.以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以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根据培养目的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行提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献是()。A.课程计划B.课程原则C.教学方案D.教学指南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尤其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13.右图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应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稳定性D.恒常性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的重要任务是()。A.强化自我积极性B.培养勤奋感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1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对的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气上予以强调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的格外醒目16.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以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方略属于()。A.复述方略B.精细加工方略C.组织方略D.元认知方略17.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猪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规定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并列学习18.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之为()。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幸福感19.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怀疑门没有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体现属于()。A.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