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政策、项目、科技、装备和质量安全为保障,大力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通过“抓龙头、强基地、兴科技、建园区、保质量、创品牌”等措施,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提升农牧业整体水平,为“十三五”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十二五”农牧业主要成就一是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8766元提高到13730元,年均增长9.4%。处于自治区前列。二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由99万吨、82万吨提高到106万吨和110万吨;肉类、禽蛋产量分别由9.8万吨、2.4万吨提高到18.7万吨、3.9万吨,奶牛数量和鲜奶产量理性回归。三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鲜乳、肉羊和马铃薯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建成蔬菜基地20万亩(保护地14万亩,新增8.5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100万亩(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60%);全市形成450万只肉羊、17万头奶牛养殖规模。培育三主粮、草原天宝、毕力格泰和畅兴、花舞人间等一批特色、休闲龙头企业。四是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49家。其中,国家龙头企业6家、上市龙头企业6家,在12个盟市均排名第二。专业合作社达到1366个。国家、自治区级示范社分别达到9家和36家。农牧民入社成员达到4.2万人。自治区最大的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投入运营。五是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创建农牧业驰名、著名、知名品牌11个、37个和78个,位列12个盟市首位。认证“三品一标”农畜产品306个。12个农畜产品获得XX省名优特产品称号,200个农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开设农畜产品直销店237家。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国际)牛羊肉大会和首届绿博会。在自治区率先建成政府主导的市、旗、乡镇三级农畜产品追溯体系。第1页共6页六是园区建设力度加大。规划建设了土右、九原、固阳、达茂、东河5个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和土右、九原、青山3个食品加工园区。土右旗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xx区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达茂旗被评为全国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xx县被评为自治区级产业化示范园区。七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按照3年投资1.5亿元的规模,在市农牧科学院设立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中国农大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和XX省农科院包头分院,打造西部一流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引进番茄育种分子标记、抗tv病毒为代表的研发团队和以玉米寡糖制剂、高光效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团队,实施现代农牧业科研项目22个。建成集质量监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招商引资等于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二、2015年全市农牧业工作总结2015年,受严重旱灾影响,全市粮食产量预计106万吨,同比减少9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10万吨、与上年持平。牲畜存达到512万头(只),其中羊存栏450万只、出栏64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7%、7.4%。5个农牧业园区入住企业80余家,3个食品加工园区已入驻企业37家。新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100个。新增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3个、知名商标39个,分别达到11个、39个、78个。完成土右旗280个村167.5万亩耕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达茂旗2359万亩草原确权承包试点。达茂旗黄花滩村被评为2015年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争取落实上级项目资金5亿元,同比增长20%。63个农牧业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列入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18%;田丰公司全国首条马铃薯无矾湿粉、盛泽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三、“十三五”农牧业发展规划要点(一)发展思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优化第2页共6页“三带、六区”发展格局(“三带”指:北部草原畜牧业发展带、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带和南部现代农牧业发展带。“六区”是指:达茂草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固阳、达茂马铃薯产业核心区,九原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区,东河蔬菜产业集聚区,土右现代农牧业集聚区,昆区、青山、高新等城市周边和沿黄沿路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