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镇江模拟)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D.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2.(2013·徐州模拟)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3.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高兴地说:“自共和告成,合五族为一家,享同等之权利,我四万万人,亦可以仅存国民之名称而不复有种族之界限矣。”下面对他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全体国民实现了权利平等B.境内各民族已融合为一家C.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等级差别D.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4.(2013·扬州模拟)中国很早就有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天下”观念,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却形成很晚。下列历史事件中,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5.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英国呆了9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9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A.民权主义思想B.民族革命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发展实业计划6.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7.(2013·苏州模拟)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A.五四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2013·南通模拟)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9.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道:“……‘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10.(2012·徐州三模)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此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1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2.(2012·苏州模拟)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