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快练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答案B解析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蜻蜓点水式:比喻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第一空是形容他写诗歌只是稍稍用比喻的形象,应选“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第二空是描述他诗歌的语言生动,应选“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投石问路:比喻先以某种行动试探。第三空是说他的写作方式,结合后面的“黑暗中很可能踩空”,是种试探性的方式,应选“投石问路”。少年老成:原指人虽年轻,却很老练,举动谨慎,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日臻成熟:越来越成熟,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第四空是说他写作有分寸感,是慢慢成熟,应选“日臻成熟”。故选B。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答案C解析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可知,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中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中的“智慧”承①中的“智慧”而来;⑥中的“零”和“全”承②的意思;③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②⑥③或可放在④①⑤之前,但整个逻辑顺序会被打乱。故选C。3.下列古诗词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⑤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⑥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③⑤②⑥④C.①⑤⑥③②④D.⑤①③⑥②④答案D解析解答时,要先理解诗句,明确诗句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①对应的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②“圆明”,指中秋之月又圆又亮,对应的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③“端阳”“汨罗”对应的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④“菊花须插满头”对应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⑤“元夜”“灯火”对应的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⑥“中元”对应的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故选D。4.某中学建校100周年,著名教授张小兵作为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下列各句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A.能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我真的很激动,刚才王校长对我的表扬都是溢美之词,我受之有愧,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争光添彩。B.刚才我经过学校教学楼,看到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C.今天来了这么多杰出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