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我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以“三打两建”专项行动为契机,将出租屋整治作为铲除制假售假、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和打击黑恶势力的突破口,将流动人员服务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延伸和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处,通过科技改革、联合整治、完善制度、创新理念等有力措施,促使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社会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居住安全环境不断优化、民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新型城市化发展和平安番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连续9年在xx市专项考评中获得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各级简报专刊的高度关注。去年4月xx市“三打”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出租屋管理番禺现场会全面推广了我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的经验做法。(一)以和谐融入为方向,推动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使广大流动人员享受同城化待遇,让社会公共服务延伸更加到位,去年,我区在公共服务保障上作了系列探索和投入。一是试行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机制。为促使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房屋租赁市场信用监督体系、出租屋安全监管体系和流动人员积分服务体系,去年9月,我区试行了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工作,根据房屋的消防、治安、结构、卫疫安全度和屋主与承租人的诚信度评定出租屋星级,获评的出租屋实行“双积分”制度,即其出租人和承租人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可兑换政府及企业提供的无偿或优惠服务;不达星级标准的出租屋列入监管或重点监管类,出租人和承租人均不得积分或扣减积分。通过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调节功能,使政府对出租屋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使公共服务的延伸更加有序、均等,让流动人员居住更加稳定、更有奔头,进一步实现新型城市化发展对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要求。目前,我区已在16个镇街的32个村居开展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试点工作,获评安全星级的出租屋第1页共4页有6701户,5.9万名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享受积分服务兑现。二是开展优秀外来工评选表彰活动。为增强流动人员“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强化对流动人员奉献的感谢和关爱,近期,我区开展了每两年一度的第四届“金雁之星”优秀外来工评选活动,从全区百万流动人员中“万里挑一”评选出113名“金雁之星”,他们之中有忘我工作的医生、有甘于奉献的教师、有默默耕耘的科研者、有勤奋拼搏的生产工,更有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是百万异地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代表。获评者的适龄子女享受我区入读公办学校政策优惠,并可优先推荐为参加上级评先、参政议政的代表人选。我区前三届“金雁之星”获奖者中已有98人分别被授予国家、省、市优秀外来工殊荣及落户番禺,1人当上市人大代表,2人担任市妇代会代表、2人担任区政协委员。三是健全流动人员服务保障机制。去年,我区试点筹建了“想妈妈”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流动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目前共有456人次获得关爱服务。全区上报积分入户申请资料563份,已发放入户卡115张;共免费接收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流动人员子女3073人;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45场,2294家用人单位为流动人员提供职位空缺5.6万个;全区269个流动人员咨询、求助受理窗口共解决流动人员诉求864宗。同时,借助“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工友和谐家园”、职工书屋等阵地,积极开展家庭道德教育进社区、村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流动人员的业余文化。(二)以科技改革为动力,推动社会管理工作提速提效。目前,我区登记在册流动人员113.2万人,出租屋15.1万栋、65.7万套。为使服务管理工作更便民、更高效,去年,我区继续在科技改革及人员保障上下功夫。一是“人屋”管理更加信息化。研发应用了“xx区出租屋智能手机巡查系统”和“出租屋二维码门牌”,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安全巡查、隐患拍照、分类管理、信息登记等实现手机“一指通”完成,并首次突破应用手机受理居住证,大大提升了信息采集和安全巡查效能。2012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