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附译文篇一:高二历史下册期末模块检测试题2北师大宁江附属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试卷说明:本卷总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试卷构造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征询答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涂在机读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以下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迸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定4.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情况的制度缘故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那么门下缴驳,??假设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表达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6.宋朝构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场面。这反映出7.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8.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1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按照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绘主要说明罗马法A.注重法律程序B.保存适应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表达人人平等11.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能够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欢乐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12?????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那么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完毕了王权专制??????????????????????????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13.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荣耀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而,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表达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阻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讯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终究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户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再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15.1873年,法国某报纸登载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爱共和政体。但是,假设‘结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成功,那些如今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政治场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结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16.法国人克雷夫克在18世纪70年代写到:“我能够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小孩。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的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