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呕吐腹泻外科大手术消化道大出血脱水利尿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病因严重创伤休克的基本机制低血容量性休克显性或非显性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及功能受损最终导致MODS/MOF原始病因有效循环血容量↓微循环缺血微循环淤滞微循环衰竭细胞损坏器官衰竭代偿性低血压失代偿性低血压顽固性低血压MOF休克Ⅰ期休克Ⅱ期休克Ⅲ期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休克的临床诊断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神志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脉搏>100次/分;脉压差<30mmHg;呼吸增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30ml/h。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休克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休克的监测氧代谢监测组织灌注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室监测传统监测DO2DO2、、VO2VO2血乳酸、血乳酸、PHiPHiCVPCVP、、PAWPPAWP、、ARTART、、COCO血常规、生化、凝血等血常规、生化、凝血等BPBP、、HRHR、尿量等、尿量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救治原则液体复苏去除病因改善微循环酸中毒和体温血管活性药物保护脏器功能病因治疗是关键推荐意见9: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D级)。推荐意见1O: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D级)推荐意见11:应迅速利用包括超声和CT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方法,检查与评估出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病人(D级)液体复苏的目的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液体复苏输液速度应足以迅速补充丢失的液体;以维持组织灌注;必须迅速建立至少两条大内径的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肺动脉导管的放置和使用应在不影响容量复苏的前提下进行。为保证液体复苏的速度,指南建议必须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液体复苏的基本原则时刻考虑使用液体的目的,“缺什么补什么”,按需补充。尽早复苏、先快后慢、先晶后胶;通常要同时兼顾晶体及胶体的需求,及比例;血浆绝不能作为容量复苏的胶体选择,其适应症应为补充凝血因子;应用人工胶体进行复苏时,应注意不同人工胶体的安全性问题(C级)。常见的复苏液体种类晶体液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乐加、7.5%氯化钠人工胶体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贺斯、万汶)天然胶体人血白蛋白血制品MAP、血浆、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复苏液体的选择液体种类的选择避免人工胶体,可能加重肾损伤、影响凝血功能;高渗盐有利于减轻脑水肿,但高盐、高氯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低渗盐水可能加重脑水肿及组织水肿,不宜使用;推荐应用等渗盐水,目前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为等渗可能优于生理盐水;6%羟乙基淀粉增加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Effectof6%hetastarchversusnohetastarchincriticallyilltraumapatients(n=2,225)AComparisonofAlbuminandSalineforFluidResuscitationintheIntensiveCareUnitTheSAFEStudyInvestigatorsNEnglJMed2004;350:2247-2256CONCLUSIONS:InpatientsintheICU,useofeither4percentalbuminornormalsalineforfluidresuscitationresultsinsimilaroutcomesat28days.Hayne的系统评价显示白蛋白的输注可以减少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肺水肿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人血白蛋白反对者引起液体负荷过重降低Ca2+利用,影响心肌收缩性通过抗凝增加出血影响水钠排泄,促使肾功能衰竭渗漏至间质损害免疫机制支持者维持正常胶体渗透压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与许多药物,离子,脂肪和毒性物质结合能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影响微循环调节凝血功能(通过影响血小板功能)国内目前临床比较一致的做法国内目前临床比较一致的做法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