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轨道交通二期工程范湖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总参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2006.12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2页1工程背景1.1工程概况武汉地铁范湖车站位于青年路下,沿青年路路线布置。车站为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184.00m,标准段宽18.5m,两端风亭的宽度分别为24.5米,站台为10米有柱岛式站台,主体建筑面积为7000.0㎡,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1500㎡。车站共设置4个人行通道和4个出入口,分别设置于青年路的东西两侧。风道设置在车站两端,风亭均设置于青年路的西侧,共设置2组,车站的平面位置见图1-1。图1-1主体结构平面布置图主体结构标准段的挖深约15.9米,宽度18.5米,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深度为25.8米;两端盾构加深加宽段明挖基坑挖深17.2米,宽度22.9米,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深度为27.5米。1.2基坑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0.86~21.62m之间,原始地貌属长江、汉江冲积一阶地。工程范围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冲积、白垩~下第三系岩层、志留系岩层。岩性以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为主,土质松软,围岩分类以Ⅱ类为主。场地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1)层杂填土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散水的渗补给,水量有限而不稳定;孔隙承压水主要存于场地(4)单元砂土中,与长江、汉江水系联系密切,(3-5)单元互层土体中赋存过渡型弱孔隙承压水。场地地下水混合静水位在地面下0.8~1.6m,相当于高程19.62-20.08米,水文地质实验观测显示,承压水头离地面距离3.74m,相当于高程17.76m.由于承压水与长江、汉江水系相联因此其混合静水位与承压水头水位亦随长江、汉江水位变化而变化。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反映,汉口一级阶地承压水头最高标高约20.0米左右,年变化幅度3至4米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各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情况描述见表1-1:Ⅰ号出入口Ⅱ号出入口Ⅲ号出入口Ⅳ号出入口车站终点里程车站起点里程1号风亭(低矮敞口)(战时人员出入口)(预留与规划建筑接口)预留接口(预留与规划建筑接口)预留接口道路红线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2页表1-1地层岩性性能表地层代号地层名称垂直渗透系数(cm/s)颜色状态特征描述层厚1杂填土由碎石、砖渣、煤渣及少许粘性土组成,连续分布。0.9~3.2m3-1粉质粘土8.0E-8黄褐色、灰褐色可塑,中压缩性含铁锰氧化物,连续分布。0.5~2.8m3-3淤泥质粉质粘土1.2E-6黄褐色、灰色软~流塑,高压缩性含少许有机及粉粒,连续分布。3.3~7.6m3-4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软~流塑,中压缩性中部多夹粉土及粉质薄层,连续分布。2.4~8.6m3-5粘质粉砂、粉土、粉砂互层灰色中压缩性含云母、石英等、腐植物,分布不连续。5.1m4-1粉砂夹粉土灰色稍~中密,中压缩性层中多夹粉土、粉质粘土薄层,含长石、石英、云母等,分布不连续。6.7m4-2粉砂灰色中密、中压缩性少夹粉质粘土薄层,含长石、石英、云母等,连续分布。6.4~12.3m4-2a粉质粘土灰褐色中压缩性夹粉质薄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4-2层中,分布不连续2.0m4-2b粉砂褐灰色松散,可塑含腐植质,分布不连续0.9m4-3粉砂灰色中密、中压缩性中下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含长石、石英、云母等,连续分布。7.1~11.1m4-3a粉质粘土夹粉土褐灰色软塑、高压缩性层面上夹有粉土、粉砂薄层。该层分布不连续,最大揭露厚度4.6m4-3b粉砂灰色松散稍密中压缩性。含长石、石英、云母等,连续分布。0.8m4-4粉细砂灰色中密密实中低压缩性由上往下砂土颗粒逐渐增大,底部少数孔有粒径多在2-8cm,呈次圆状砾卵石,分布不连续。10.8m4-4a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中压缩性层中夹有粉砂、粉土薄层,分布不连续。2.1m5-1强风化细砂岩灰绿坚硬,低压缩性砂质结构,块状构造,为半成岩,连续分布。0.7~5.0m5-2中风化细~中砂岩灰绿坚硬砂粒状结构,块状结构,岩石较完整,连续分布。2.6~7.1m6-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灰色坚硬,低压缩性基本风化砂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