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市政府在临港新城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城产业区、主城区开发建设情况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2008年11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临港新城申港大道200号南汇区行政中心举行。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了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五年来的情况。开发建设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着眼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的重大决策。2003年11月30日,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临港新城规划面积311.6平方公里,人口80万,由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五个功能区域组成,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功能区,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临港新城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浦东国际航空港,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洋山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闵行国家级开发区扩区临港,政策优势日益显现。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五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和谐临港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前期开发建设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五年来,临港新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25亿元,引进外资总额12亿美元,合同外资4.8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长60.4%,工业总产值年增长48.1%,税收收入年增长34.9%。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放缓的大势下,临港新城的建设发展依然保持了较好较快的势头,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工业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税收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4.4%;引进合同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坚持规划先行,筑牢基础设施临港新城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杭州湾出海口南汇嘴冲积滩涂,辖南汇区的芦潮港、泥城、书院、万祥四镇及奉贤区四团镇的一部分,过去,这里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发建设新城,首先要做好规划,按照规划先进、整体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一期市政主次干道、河网水系、桥梁和绿化配套等工程,成功开挖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滴水湖;已经建成防汛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和12级以上大风的防汛大堤工程;已经建成供水、污水系统一期工程、电信工程和天然气中压管线工程;完成深水港配套工程、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铁路中心站配套等工程;两港大道西延伸段、大芦线、轴线第3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0页大道、连接市区的轨道交通线、城区公共交通等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到2008年底,临港新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225亿元。加快城市功能塑造,营造配套服务环境作为以港口经济为核心的临港新城,服务是其最大的功能。临港新城城市功能建设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与港区运作、产业发展相衔接,积极利用深水港对资本、技术、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的优势,对接港口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港口、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服务。从规划设计之初就形成以中心区(主城区)为核心,四个分城区和部分综合区区域为支撑的“一主四分”的城市格局。主城区是临港新城的一张名片,城市依滴水湖逐波环状散发,呈一湖三环格局。五年来,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生活居住、社会事业”五大城市功能,建筑总量累计达到320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总投资达136亿元,建成了10个主要城市功能项目。目前,南汇区机关办公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已入驻主城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即将建成开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