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陕中大附院心血管三科陈玲第一节概念及流行病学第二节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第三节临床表现第四节心脏骤停的处理第五节预后及预防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及心肺复苏技术;心脏性猝死的概念及常见病因。心室颤动的处理步骤;心搏停搏和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步骤。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机理及预防。1.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2.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分钟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存活几率较高,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一、概念及流行病学一、概念及流行病学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减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病因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肌病是小于35岁病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极度情绪变化、精神刺激二、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病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病理生理二、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心脏性猝死病理生理室颤三、临床表现心脏性猝死临床表现识别心跳骤停(5~10秒内完成)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一旦确立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初级心肺复苏心肺复苏顺序四、心脏骤停的处理人工胸外按压胸部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幅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幅度5-6cm四、心脏骤停的处理人工胸外按压胸部按压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开通气道仰头抬颏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以通畅气道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续吹气1秒以上两次人工通气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例30:2儿童或幼儿在2人复苏的情况下15:2人工呼吸>>1200ml1200ml高级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四、心脏骤停的处理高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电极的位置:最常用的电极片位置是指胸骨电极片置于患者右锁骨下方,心尖电极片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除颤能量:双相波电除颤首次能量选择可根据除颤仪的品牌或型号推荐,一般为120J或150J,如使用单相波电除颤,首次能量应选择360J。一次除颤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约2分钟),再评估患者自主循环是否恢复或有无明显循环恢复征象(如咳嗽、讲话、肢体明显的自主运动等),必要时再次除颤。四、心脏骤停的处理电除颤心室颤动心电图早期电除颤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1、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为VF;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办法;3、短时间内VF既可恶化导致心脏停搏;4、随着时间推移除颤成功率迅速下降;5、院前早期除颤:5分钟内完成;6、院内早期除颤:3分钟内完成;肾上腺素:用于电击无效的室颤及无脉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用于2次除颤加CPR及肾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室颤/无脉室速。β受体拮抗剂: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室扑(频率>260次/分)及难治性室颤,可试用静脉β受体拮抗剂。四、心脏骤停的处理药物治疗硫酸镁:仅适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碳酸氢钠:早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过量患者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但应注意防止产生碱中毒。对于CA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