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教学论文篇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摘要: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代名词,想要提高课堂实效,需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意上思想品德课,并自觉做到知行结合。笔者在实践中,恰当运用行知思想,尽量使自身的教学艺术一些、灵活一些、实效一些,使学生的体验更深一点、动更强一点、导向更正一点、行为更多一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行知思想思想品德课堂活泼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思想品德课堂却变成了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代名词。思品课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让思品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听、愿学,提高思品课堂的实效迫在眉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创建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成为创造型人才。我巧妙运用行知先生的思想,使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激发兴趣活化课堂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不可分离。”“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唤起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搅活一池春水,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1.巧用设问活化思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开启通往科学之门的钥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善于思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恰当的提问,能启迪学生勤思,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教学的启迪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创设引发学生大胆思考的切入口,抓住时机让学生去质疑去解疑,变过去的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善思勤问的好习惯。我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讲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层层递进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我国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不可以一起直接讨论决定国家大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是什么?(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4)联系实际说明这一制度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又联系国外的总统制、立宪制,设问:(1)我国可不可以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2)与西方的政治制度相比,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这些设问,既有纵向深度,又有横向比较,并注重多学科知识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思考,带给师生不少意外的收获。2.巧用幽默活跃气氛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用幽默技巧,活跃课堂气氛。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如讲解中外文化差异时,我讲了“望文生义”的小幽默:一位自命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电视机等。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人。所以,你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通过这个小幽默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语言的不同也表现了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在诙谐幽默中,气氛活跃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3.巧用音乐活泼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思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