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区十年周年科技工作总结近十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指导下,区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区工作重点,以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导,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狠抓科技政策法规法律和知识宣传培训、科技进步成果评审、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实施、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推广运用、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突出科技工作重点,促进了全区科技进步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十年来,全区共争取到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30余个,累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引导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20余个;申报专利(发明)287个,引进新技术(专利、发明)36件,引导实施(推广)专利、发明(新技术)14项,转化科技成果5项,新增产值28290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协助引进科技型企业4个。一、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十年以来,立足全区重点产业的发展,区科技局认真筛选各类科技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的编写和申报工作,重点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一是获得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近100项,并得以顺利实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国家富民强县——优质肉牛健康养殖和省级富民强县项目—生猪养殖,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现代节水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二是大力支持华能机械有限公司、开明食品等重点企业开发和引进科技新成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直接推动了全区花生、油菜种植业发展壮大和华能机械破碎技术产业化,带动了全区工农业发展壮大。三是结合农业发展优势,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力量,先后引进和推广花生、油菜、食用菌、甘孜和生猪、肉牛等实用型新技术130余项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实现增收近2亿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二、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十年以来,我们狠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注重技术质询和推广服第1页共4页务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建立了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全区各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确立校(院)区(企)合作战略,强化党委、政府与高校、科技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交流访问、项目合作等形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近十年来,共合作高校(科研院所)13个,引进专利20项,合作研发新技术3项,实施新技术(专利)4项。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专家大院功能,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每年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和表彰,逐步建立了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和产学研信息合作网,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两平台建立以来,已接受电话咨询700余个,发送免费服务短信78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160余件,提供有效信息近230条。三、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技兴区人才支撑。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抓“第一要务”先抓“第一要素”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制定出台《区关于实施科技兴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坚持盘活人才存量和扩大人才增量并举,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高度重视行业和系统的管理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紧扣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两个关键环节,近几年先后派员参加上级主管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22次,参训人员70余人次,组织开展区有关单位从业人员培训活动8次,培训近600人次,还针对我区企业实际需要,多次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来我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举办了6期以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申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培训班及座谈会,50多家次企业的3oo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和座谈。二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力度,加强村级干部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大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永久牌”本土人才。大力实施“十万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