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21大误区给小孩看的广告,成人不喜欢有什么关系?给女人看的广告,男人不喜欢有什么关系?给农民看的广告,城里人不喜欢有什么关系?给俗人看的广告,高雅之士不喜欢有什么关系?给外行看的广告,内行不喜欢又有什么关系?误区1:买2/3的火车票如果你买2/3的火车票,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很多企业忽视广告有着明显的滞后效应这个事实,第一天打广告,恨不能第二天就能上销量,殊不知广告的启效时间已从以前的三周变成现在的三个月。如果你不能坚持,那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很多企业匆匆忙忙地上广告,又匆匆忙忙地停广告,大把的广告费打了水漂。在批评脑白金广告投放无节制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它至少比只花2/3的广告费永远不到位要好。有人,尤其广告界的某些高手十分不屑于脑白金的广告。就创意和制作而言,确实是有些问题。但策略和投放却不能不让人叹服。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定位送礼已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意,再加上死缠烂打式的广告投放,让你无处可藏。又有人不屑。其实生活中多少漂亮女生都嫁给了死缠烂打的男人,便知死缠烂打实在是中国市场广告投放的一大绝活。不是哪一本广告教材可以教会你的。有人要说,我也想死缠烂打,可我没有脑白金那么有钱有胆。那你选取一个小一点的市场呀,完全可以进行局部市场的死缠烂打。一把盐撒在游泳池里,对游泳池根本没有一点影响,撒到盆里,水立马变味。更要命的还有打打停停的,这是广告投放的大忌,广告只能打,不能停,停三个月消费者能将你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投放广告就像穿上红舞鞋,一直跳到死。误区2:广告和销售不同步广告已经铺天盖地了,产品还没有铺下去,自然创造不出神奇的销售业绩,发生这样的问题有几种可能:1.过于迷信广告的作用,广告一打,全国的客户就会蜂拥而至。这种现象在过去确实是事实,但目前的市场已比过去成熟,单纯靠广告已不足够。2.出于政治或其它目的,广告在中央台一露脸,品牌名前面加上地名,地方官员脸上有光。3.钱多得无处花。有人会说这第三条恐怕不会有,事实这样的企业叶茂中这厮还真见过几个。为将来的市场突围打下品牌的基础,只是代价昂贵。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广告和销售的不同步,最终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产品制造商需要两个经销商,一个经销商帮你把货铺到消费者心里,这就得靠广告;另一个经销商帮你把货铺到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心里有你,面前没有你,或消费者面前有你,心里却没有你,结果都是抓瞎。市场营销的木桶理论早就提醒过我们,任何一块短木板都会让水流出去,广告打了水漂,也只能怪自己太笨。误区3:广告媒体无组合广告战和发动一场真正的战争没什么两样,没有人可以单靠飞机或大炮就能赢得全部战争,虽然它们的火力确实厉害。有些企业的广告投放,只重视全国性的电视媒体。我不反对用中央台和全国主要卫视这种打全国市场的媒体组合,事实上它们是有效的,但可能会有两个问题:1.单纯的电视广告有时并不能将产品信息说透(比如药品、保健品),造成消费者知道了你的品牌,并不能确切的知道这个产品到底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有这个作用。这时候没有报纸广告的配合就不行。2.全国市场不可能一片红或一片黑,有些地区卖得好,有些地区卖得不好是常见的事,那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媒体投放,无重点无主次,只会导致广告费的浪费。这时候重点区域就需要地方性媒体来配合。我这里所谈的只是主要的两点,事实上广告战中的媒体组合是一个大学问,不是一篇小文可以说清。比方说,2001年乐百氏花3.2亿的广告费,却没有海王2个亿的广告费显得声势浩大,这就是媒体策略出了问题。误区4:在30秒广告中只提一次品牌很多30秒广告片,画面精致,看得出花了大把的银子,并且只在最后标版羞羞答答地出一下品牌,时间可能不到两秒。就创意和制作而言,无可挑剔,甚至让创作的广告公司获了奖。真是可喜可贺。但我鲁莽的下一个论断:这样的广告片只在一种情况下它可能成功,那就是这个品牌是家喻户晓的,是我们所说的强势品牌,比如耐克,可口可乐。广告片中多说几次品牌在广告圈里似乎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它显得不国际,当然也就难获奖。但以我们探索十多年拍了三百多支广告片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