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71消毒技术与应用24/9/72概述概述24/9/73概述概述自古以来,人类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环境、空气、水、土壤、食物等无处不有微生物存在。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发酵、酿造、制药、净化环境、生物工程以及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等,在他们的帮助下,人们生存很健康,生活很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或使食物变质腐败,或使物品侵蚀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4/9/74概述概述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寻求控制和消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和手段,从不自觉或盲目采取措施到自觉的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清除和杀灭微生物,这个过程就属消毒灭菌防腐范畴,消毒技术由此逐步形成与发展,从经验阶段到应用阶段以及到目前成熟阶段。24/9/75概述概述如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有一个渐进过程一样,消毒技术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从古代起为保存食物、预防疾病即不自觉地采取了多种杀灭和去除微生物的方法,如火烧、煮沸、盐腌、日晒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17世纪初,我们的祖先已懂得饮用煮沸的水可以防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采用蒸汽熏蒸病人的衣服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在清代的医学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载。24/9/76概述概述在国外,许多年前就有了火焰灭菌的记载。我国在1700多年前华佗即采用火焰灭菌手术器械,2600多年前国外学者就提出用煮沸的水清洗创伤部位和医生的手,以防止伤口腐烂。公元前322年前后,古希腊学者建议让士兵饮用开水,掩埋粪便以防病。这些措施都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逐步认识,凭借经验得来,并没有消毒理论指导,因此后人把19世纪中期以前先人采用的消毒技术称为经验阶段。24/9/77概述概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随着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消毒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人们与病原和有害微生物斗争的手段亦相应提高,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医学领域中,消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消毒工作从经验阶段进入了应用阶段。24/9/78概述概述1837年Schwan证明,腐败作用是由生物原因引起的,指出加热可以杀死这种微生物。消毒的理论可以说由此开始。1840年schwan的朋友Henle研究了微生物致病的条件,他是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最初主张者之一。他认为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是有生命的活体,可以在人体内寄生。在此期间,Wells针对“感染性病芽”采取杀灭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要求在开刀之前,严格消毒手术者的手和手术器械,由此而使卵巢切除手术后的病死率显著降低。1857-1880年进行的1000例卵巢切除术,由于采取了消毒措施,使这种术后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病死率降低到只有4%24/9/79概述概述1847年前后,维也纳大学医院的Semmelweis注意到,在产科病房,医学生实习时产褥热病死率高达9.92%,而助产士实习时病死率仅3.3%,调查原因之后他认为,医学实习生参加尸体解剖,手上带有病菌,通过实习生的手传播引起了产褥热。故而他在自己负责的产科病房中提出要求,医生检查产妇之前,必须事先用漂白粉水洗手,并且要求器械、敷料等都必须事先消毒。这些措施使产褥热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产妇病死率也由9.92%减少到3.8%。24/9/710概述概述1865年,Lister为了防止手术后感染,采用了石炭酸消毒,从而大大降低了复杂性骨折的病死率,为外科消毒防止术后感染开辟了道路。1854年,Schroeder等发现,用棉塞子过滤煮沸后的水,可使其中无微生物。同期Pasteur发现,煮沸可以破坏细菌,他认为,医院中任何地方都有病菌,不仅手术器械和医生的手要消毒,而且还要警惕大气中的浮游病原体。Koch在其《创伤感染原因的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研究》中,不仅阐述了各种细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而且也介绍了灭菌方法,所以,Koch和Pasture的功绩不仅在于他们奠定了近代细菌学的基础,而且也对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24/9/711概述概述1897年,Johnson和Johnson公司出版了《科学地灭菌》一书,阐述了无菌技术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消毒灭菌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在对热力消毒和灭菌的深入研究,过滤除菌技术的应用和一些化学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