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一、会计信息质量规定1.可比性2.实质重于形式3.谨慎性二、会计要素1.资产特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所有者权益、利润注意:利得和损失是新准则增长的内容。利得和损失的处理分为两种状况: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和直接计入利润。第二章货币资金(非重点)第三章金融资产可供发售金融资产的重要账务处理1.企业获得可供发售金融资产(1)股票投资: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应收股利【已宣布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2)债券投资: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的面值】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或)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2.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可供发售金融债券(1)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或)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或)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2)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或)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或)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3.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发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4.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在随即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经上升且客观上与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可供发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贷: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发售金融资产为股票投资的(不含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权益性工具投资)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发售金融资产的,在重分类日借:可供发售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或按其账面余额】(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7.发售可供发售金融资产时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出公允价值合计变动额】(或)投资收益【按其差额】贷:可供发售金融资产-成本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可供发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或)投资收益【按其差额】第四章存货存货的期末计量1.不一样状况下可变现净值确实定(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发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发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有关税费(2)需要通过加工的材料存货,需要判断:①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②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竣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有关税费2.可变现净值中的估计售价确定措施(1)为执行销售协议或者劳务协议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协议价格为基础计算(2)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协议或劳务协议订购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超过协议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企业存在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以及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状况下,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如下次序进行处理:①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