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吸入给药法案例•患者王某,男性,70岁,吸烟4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日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液淡黄色,浓稠,不易咳出,患者感觉痛苦。•思考:作为一名护士,如何为患者缓解痛苦?雾化吸入•掌握雾化吸入的目的•掌握超声波、氧气雾化吸入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压缩式、手压式雾化吸入操作方法•了解压缩式、手压式雾化吸入法一、什么是吸入给药?定义:利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形成细小雾滴,通过鼻或口腔吸入呼吸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雾化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雾粒直径μm雾粒在气道内的沉积部位>100不能进入气道>15口腔15~10口咽部10~5上气道5~2传导气道2~1肺泡<1不能沉积被呼出二、吸入给药的优点优点:优点: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疗效显著、用药剂量小、见疗效显著、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点,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血循环血循环肺肺口服注射吸入药物吸收速度:静脉注射>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三、吸入给药的目的•控制呼吸道感染(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等)•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地塞米松等)•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舒喘灵)等)•湿化气道、稀释痰液(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等)四、吸入给药的分类吸入给药法超声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手压式雾化吸入压缩雾化吸入(一)超声雾化吸入•【定义】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特点】其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目的】–-湿化气道,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间歇吸入抗癌药物以治疗肺癌超声波雾化吸入器•构造–-超声波发生器–-水槽与晶体换能器–-雾化罐与透声膜–-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原理高频电能超声波声能罐内的药液成为细微雾滴进入呼吸道晶体换能器透声膜药液表面张力破坏患者深吸气观看操作录像超声雾化吸入操作步骤【评估】【计划】【实施】【评价】1、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患者面部及口腔粘膜状况患者意识状况、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2、计划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超声雾化吸入器一套、水温计、弯盘、药液、冷蒸馏水患者准备:理解吸入目的,愿意接受治疗并能正确配合雾化吸入。(1)雾化器准备:检查并连接雾化器,水槽内加冷蒸馏水至能够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3、实施(2)药液准备:将药液稀释至30-50ml后加入雾化罐内,检查无漏水后,雾化罐放入水槽内,盖紧水槽盖。(3)吸入治疗:•a.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操作,并取合适的体位•b.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min,调整定时开关至15—20分钟处指示灯亮后,调节雾量开关至合适雾量•C.口含:气雾喷出后,协助患者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用面罩亦可)嘱病人闭嘴作深而慢的吸气,“用嘴吸气,用鼻呼气,勿吞咽”;•d.治疗毕,取下口含嘴(或面罩),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4)整理:•擦干患者面部,协助其取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分类清理用物,倒净水槽内余水并擦干;雾化罐、螺纹管、口含嘴(或面罩)浸泡于消毒液中1小时,再洗净晾干备用。•护士洗手(5)记录观察记录操作时间,必要时记录治疗效果及反应。冷蒸馏水250ml稀释药液30~50ml连接口含嘴打开电源开关调节雾量操作流程总结4、评价1.病人理解吸入目的,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主动配合雾化吸入。2.病人感觉舒适,痰液较易咳出,呼吸道痉挛缓解,治疗作用明显。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消毒隔离原则。(2)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3)水槽和雾化罐内切忌加温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