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活动主题方案一、活动主题的提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快要到了,每逢过节,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喜气洋洋,在节日当中也会有许多有趣、难忘、热闹的事情发生,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随之而来,例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等等,针对学生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围绕“学校课程屈原文化探究”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借阅图书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二、活动具体目标1、用收看电视、查阅书报、走访社会、问爸爸妈妈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会介绍端午节的知识;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会制作粽子,并学会制作一些具有端午气息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了解“挂香艾”、“划龙舟”“吃粽子”的缘由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5、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6、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7、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8、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活动重难点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1页共5页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四、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相机、电脑、纸张、彩色笔、日记本、文件夹、文件袋等工具。学生向家庭成员初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通过阅读书籍查找相关端午节资料。2、老师准备:搜集跟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图片。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确认一名组长和一名材料员。计划和材料的相关表册。五、活动过程(一)、活动小组及内容分工(1)、教师提供个案(“端午节活动——采访小组活动记录表”和“端午节活动——调查小组调查表”)(2)、小组共同设计,完成各自活动记录表或调查表。(3)、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教师指导。活动计划活动内容安排组别内容第一小组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第2页共5页第二小组划龙舟的缘由第三小组挂香艾和喝雄黄酒的缘由第四小组吃粽子的缘由第五小组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第六小组龙舟的图片(画或者摄均可)(二)制定活动计划(1)、教师提出。在我们开展活动前需要有一个计划,确定每个组员所承担的任务,确定活动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2)、小组讨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3)、小组长上台交流各组计划,教师予以指导: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如: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工作的协调和安排;记录员,记录每次讨论的纪要以及每次活动组员出席情况,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和成果的汇报。)(4)、全班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谁能帮助出个金点子。谁能帮助提点建议。(三)、围绕制定的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分别给予方法指导。(在四天假期中完成)(四)、小组分别回报实施情况(1)、第一组,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端午节由来已久。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每年的午节期间的喜庆场面皆有描述:“岁五六月间斗龙船。”端午节当天还会吃粽子和龙舟饼,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年年,端午节这天人们还在大门的两旁插上香艾,吃饭时还喝雄黄酒。(2)、第二小组,划龙舟的缘由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有第3页共5页这样一首诗可以概括: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3)、第三小组,挂香艾和喝雄黄酒的缘由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4)、第四小组,吃粽子的缘由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