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一、之1、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品种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③怅恨久之。2、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如此“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二、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征询或反征询,也可表猜测、感慨。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寂然乎其间者三、者1、构造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推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四、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按照“等。如:(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按照2、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缘故时,可译作由于“、由于“。如:(1)属予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于(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皆以美于徐公。4、特别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五、而1、表顺接关系的连词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那么》)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同时“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2、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但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那么罔六、其1、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儿“;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其一犬坐于前。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可能“一定“如何“难道“等,或省去。①其真无马耶?可译作:难道“②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大概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可能“。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一定“。七、为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egrave;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由于“等。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eacute;i,被。)②缺乏为外人道也。(wegrave;i向“对“)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egrave;i,给“)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egrave;i,当“)⑤征询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egrave;i,由于,由于)2、当为“作动词时,读weacute;i,可按照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①中峨冠而多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