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篇一:咏史诗鉴赏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的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思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予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巡游,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址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本人的独到见地。——长于谈论精辟。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二、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篇目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比照《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本人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比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用典《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哀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用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的构造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严重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类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详细又能够分为以下两种。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本人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本人却由于某种缘故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本人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非常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化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青年得志,风流倜傥,而本人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比照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因而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由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比照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拟明白:竖子苟且苟安,时代呼唤英雄。本人和古人的遭遇一样,追思古人更表达本人的不得意,感慨身世,照顾自我,抒发本人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概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屡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惋惜劳累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而,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概,确实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确实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确实是抒发本人壮志难酬、一生潦倒的悲愤。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戒备。依照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