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一、前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开始迈向现代化管理轨道,即实现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现代产业中,形成了高度自动化、高度电子化的生产,创设了全新的制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企业必须有相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予以匹配。事实证明,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已经无法完全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无法适应企业所实施的管理战略。由此一来,战略成本会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会计技术摆脱了传统成本会计将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的管理,而将重点投向了企业整体战略这一宏大领域,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成本、制定决策,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和效益。本文尝试研究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二、战略成本会计概述1988年,美国会计教授robinson和barrett首次提出“战略成本会计”的思想,但当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一直到1993年,美国管理会计学家shank.j.k发表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他在这本书中系统介绍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与特征,战略成本会计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所谓战略成本会计,是指通过全面监控企业投资决策与实施过程、掌握研究开发与设计过程、采购原料的过程、生产销售产品的过程以及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使成本计算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中,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要素与环节,并对成本进行一定规划与控制,使其保持在合适水平,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并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中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制造业要想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优化升级,这就使得电脑和机器设备会逐渐取代人工活动,导致人工成本在总成本的比重中直线下降,如果不使用战略成本会计,会使得制造业无法真实判断出企业的真实消费,第1页共4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信息化的积极应用还会使制造业其他工业费用变得更加多元化,如果只是依靠以往的传统会计方法,难以准确核算出实际发生的产品成本指。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战略成本会计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制造业以往的成本会计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制造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可能在采购过程中降低原材料的质量,或者希望通过价格差来牟利。这样的发展方式只会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进而对企业的市场形象产生不利影响。而战略成本会计从制造业整体战略入手,立足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三、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按照战略成本会计的思想,制造业不能将发展眼光仅仅停留于降低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方面,而是要将眼光延伸至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中,从分析产品市场需求开始,直至最后的售后服务,成本会计要贯彻始终。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应用战略成本会计:1.产品研发阶段产品研发阶段至关重要,只有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制造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优势与竞争优势。在该阶段,要慎重考虑工艺的制造成本,力争使用工艺性佳、技巧性好的产品设计方案,对产品设计予以充分优化,以此降低制造业成本。制造业成本会计部门不仅要对目标成本进行严格测定,还要对产品价格进行合理估计,以此掌控整个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顺利运行。另外,制造业还要及时收集各个渠道的信息,预估成本,确认产品设计部门的目标实现状况。2.原料采购阶段从某个角度而言,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旨在用最少的总成本构建业务供给渠道,实现制造业产品的顺利销售。这不仅仅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所需要的原材料的简单交易,涉及到诸多细节,比如要综合考虑原材料采购价格,还要考虑原材料的质量、性能和送货的及时性等一系列要素。在归集处理制造业采购成本后,还要对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根据因果联系将原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分摊到其应该承担的产品成本中,由此一来,产第2页共4页品成本的有机联系性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