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近年来,群巴克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为总要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房屋美观、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管理有序、自然生态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全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一、基本情况群巴克镇位于xx县城西北17公里处,下辖7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牧民2604户,总人口13333人,全镇总面积3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6万亩,居住有汉、维吾尔、回、乌兹别克族等四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群众占总人口的97%,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镇。群巴克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相结合的农业大镇,主要以粮食、棉花、园艺、畜牧业为主,20XX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1134.25元。314国道和南疆铁路横贯全境,拉依苏石化项目区及轮台火车站也在境内。二、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的意义,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国家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工作要求,群巴克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20XX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同时,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和谐新疆、美丽新疆”的建设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统筹城乡发展为总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和谐新疆、美丽新疆”的建设目标。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通过示范试点,努力建设一批房屋美观、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管理有序、自然生态的美丽乡村,第1页共5页不断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局部试点,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任务是努力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同时,我们在美丽乡村中还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尊重民主,政府引导。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作用。坚持议字当先,严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按照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社会广泛参与的基本原则,始终把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2、以村为主,科学规划。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镇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恰先拜村以较为完整和清晰的村庄规划为基础,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依据,科学谋划,合理安排,扎实有效推进实施。通过试点村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扩大试点效应,促进整体发展。3、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我们结合恰先拜村特点及主要功能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内容和相关项目,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为恰先拜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展示恰先拜村的个性和魅力,突出和保持恰先拜村的自然、民族和产业文化特色,做到既有亮点,又有特点,保持可持续性发展。4、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恰先拜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5、专户管理,资金报账。美丽乡村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落实报账制。项目建设必须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第2页共5页项目管理按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