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PDA技术在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业务创新应用——“双星”结合季度土地利用变更新模式介绍随着GPS/PDA技术应用实践逐步深入,北京市国土利用GPS、RS与GIS技术成果,开展整合创新。充分利用“调查之星”实地调查精度高和方便快捷的特点,与我局目前正在应用的“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快的特点,将两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的变更调查新方法—“双星”结合季度土地利用变更新模式(简称“双星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市土地基础管理数据信息的现势性,为北京土地资源管理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实现北京市土地资源管理“数据清、情况明”。一、“双星模式”的工作方法及特点访周期短、灵活机动实地调查、精度高土地利用变更“月清季累”新模式北京一号卫星调查之星“双星模式”季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充分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自主测控、动态灵活”,对北京市按季度进行全覆盖的特点(这是其他以往国外数遥感数据源不具备能力),季度内依据卫星影像覆盖的顺序,快速内业解译,发现变化图斑,按乡镇汇总导入“调查之星”,各区县国土分局依据变化图斑实施变化图斑外业核查。核查结果快速反馈,形成季度内“分轨解译、按乡镇调查”,季度末汇总的滚动来连续工作模式,化整为零,大大缩短了变更调查的周期,实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月清季累”,为后续的土地资源管理和相关问题的处理赢得了时间。1.“双星”结合季度土地利用变更模式综合应用3S技术,“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充分体现了“科技兴地”的指导思想,为土地资源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双星模式”采用的国产遥感数据数据源,“自主测控,机动灵活”能对北京进行季度覆盖,反应速度和覆盖频度远高于与以往的国外遥感数据。“调查之星”的现场调查不需要专业的测绘知识,外业调查过程简单、易行,调查成果数字化,每天每组可以完成15至30个的新增地物的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处理,提高外业工作效率3到5倍。同时并能配有专门的数据库导入接口能直接进入数据库,大大减少了以往数据汇总的工作量。整个过程全程采用电子数据,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与以往手工模式相比,年度开展的工作可以在压缩在季度内完成,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调查之星外业测绘精度高,平面位置精度2cm-3cm,有效的满足的1:2000等大比例尺外业调查需求。“双星”模式采用国产数据源,并且数据,成本相对,2.拓展并形成了以双星结合季度土地利用变更为基础的应用服务体系北京市国土局梳理业务流程,抓住土地利用变更作为现势性,以“双星模式”土地利用变更模式为核心,形成了新增建设用地核查、辅助基本农田保护、辅助执法检查、辅助规划修编等土地管理应用,将“双星模式”的成果充分运用各业务方向,形成了覆盖各业务方向的完整服务体系,提升了北京市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与水平。同时利用现势性强的土地基础管理数据,有效的堵住虚报瞒报的漏洞,形成了工作模式的创新。二、研究及应用过程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由主管局领导负责,全面扎实的开展相关工作,逐步探索并摸索相关工作经验,从2007年4月顺义马房和牛栏山两个乡镇的试验,到2007年7月的通州、顺义等四区县的试点,到2008年10月开展的二季度土地利用全市十四区县的推广;并在2008年1月对前阶段工作总结,组织并召开由国土资源部、土勘院、中国农业大学及来自区县分局业务专家参加的专家评审会,进一步听取专家意见完善相关流程,确定方案。在2008年设立专题经费,正式开展双星季度土地利用变更工作,并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截至2008年10月已经开展了四次全市季度土地利用变更工作。下图为“双星模式”季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各阶段完成工作情况。由乡镇实验——部分区县示范、试验——14个区县示范推广、总结,建立工作流程——全市季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模式,开展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季报、用地(合法)情况调查等。1.国土资源部领导重视季度土地利用变更模式研究及应用,专题调研并多次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4月5月顺义马坡牛栏山实验9月12月顺义、平谷、通州、怀柔四区县示范全市十四个区县推广“双星”结合2008年土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