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分析2024年4月28-29号,县研训中心进行了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经过20位老师三天的改卷以及试卷分数的统计结果,其中获得A分数段的同学有279人,B分数段的同学有529人,现就具体的历史试题,居丁中学岳兆英、仙沟思源孙乐烁、定安中学陈仁女、平和思源陈保南等四位老师作为21题、22题、23题的代表做出以下分析。【材料题21题】一、试题质量本次命题总的来看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1.从内容上看,本次命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完全针对老师教学及同学学习实际情况,未出现超纲现象,且对于知识点的考查重点突出,分配合理,详细得当。2.从考试题型看,一段材料一个小题,相对于平常全部给完材料再展示问答的方式不同,同学更容易结合材料答题。材料分析题重在考查同学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等;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同学对历史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依据传统,与中考接轨,比较合理。3.从命题特点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此类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第(5)小题能够古今结合,以史为鉴,与今日的热点接轨,让同学学以致用。4.从难易度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注重考查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考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体现在第(5)小问上,加上第(1)小问和第(4)小问涉及经济重心难移前后江南经济状况的一个对比,让同学意识到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以及原因。当然,自庸置疑,本次命题对考生来说,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限,对能力的要求偏高。加上农村中学同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不牢靠,所以本题空白的比较多,零分的同学大有人在。二、考试效果及原因第1页共5页本次考试考生得分部分不高,平均分不到10分,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大多答题不认真,失分较多,第二(2)问答题难度不大,导致出现高分扎堆,但贫富差距明显的状况,其原因从同学角度看1.考生平常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少,历史课课时原来就少,导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牢,所以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以史为鉴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有待加强。2.考生学习方法,同学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3.考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材料题22题】一、本题总分12分,平均分六点几分,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课标要求(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等的出现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2)通过对电的利用,內燃机与汽车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本次考查的四个问题,紧扣课标,重视同学理解分析能力。改卷过程中发觉,除了空白卷,同学答题失分原因如下1.审题不清本题第一问要求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同学在答题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未能结合材料来回答。2.理解错误本题二问“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指什么?失分的同学未能正确理解,或者理解成了“革命”,回答成了电气时代。3.错别字多,答错位置。如第三问的相对论,写成相对说。有个同学答题位置全错。4.表述不完整第四问,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这个问题,失分主要原因为没有结合材料,只表述了科技对人类正面的影响,没有看到科技的负面影响,更没能提出相应的态度—趋利避害。5.答非所问第2页共5页二、今后努力方向提高同学兴趣,重视夯实基础,加强答题方法训练,思维训练。【材料题23题】一、试题情况本题总分为15分,得分平均分为6.2分。本题设有五道问题。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本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同学对价值观的推断。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本题延续了海南中考历史试卷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该试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报纸和相关文字材料,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材料是教材中有的,问题设置比较新颖,突出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