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莫言《卖白菜》(附答案共16分)(3)篇一:《卖白菜》优秀《卖白菜》教案【教学目的】1.阅读全文,梳理课文思路2.精读课文,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写作技巧【教学重点】语文学习方法介绍:精读和略读【教学难点】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经历却是“黑暗、恐惧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二、阅读全文,梳理课文思路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划分层次,大致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放在一起写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作重点点拨和指导1、解题一段辛酸的往事,几番痛苦的回忆,“糠菜半年粮”的时代尽管远去,但是想起心头的往事至今仍然让“我”沉痛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窄,泾渭明晰《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2、作家作品莫言(1956—)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和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他的小说创作不拘一格,不泥成规他认为:“伟大的作品毫无疑征询是伟大灵魂的独特的生疏的运动轨迹的纪录,由于诡计的奇异,作家的灵魂烛光就照亮了未被别的烛光照亮过的黑暗”(莫言《天马行空》)这,反映了他的美学追求3、语文学习方法:精读和略读所谓精读,确实是细心认真地读,精心研读文本,目的在于求深求通,对读物作全面、精细、深化的理解古人对精读有过专门的阐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那么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那么不敢志乎彼”(朱熹语)也确实是说,精读力求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构造、文字训诂等等,完全通晓甚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因而“咬文嚼字”是精读的主要特点所谓略读,确实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对读物纵观大意,“提纲挈领”略读的目的在于求广求多,扩大知识面略读的特点是观其大概,“不求甚解”需要指出的是,略读尽管只是观其大概,但仍是一种有目的、留意力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它与那种蜻蜓点水、漫不经心的读书有着本质的不同精读与略读的区别与联络:二者的目的、方法各异,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正如叶圣陶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预备,略读才是应用”。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一)温故知新: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解析: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二)旧知新用:1.阅读小说,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划出小说情节开展各阶段。解析:第一部分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本来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年关将近,母亲为贫困所迫决心要卖掉仅剩下的三棵白菜本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时的前后心理活动;二是“我”对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的心态;三是母子俩对本人亲手栽种的白菜的深沉情感。第二部分开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通过本部分是故事的开展,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去集市路上的情况;二是写集市上与买主讨价还价的情况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用力不一样,前者是略写,后者是详写课文通过详写“我”和母亲对待买白菜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表现母亲和气朴实的思想质量和物质匮乏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第三部分结局(第27—31自然段):由于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母亲因“我”的过错而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