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难点: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幻灯片:地球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海洋中海带、紫菜、马尾藻、巨藻、陆地上的苔藓、肾蕨及种子植物若干把学生带入千奇百怪植物世界,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教师强调水中藻类植物数量远远多于陆地上的种子植物,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二、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1、CAI课件展示刚才录像中几幅藻类植物的图片(如海带、紫菜、石莼等)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①同学们请看这几种就是藻类植物,哪些是你所认识的呢?②它们大多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老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给予肯定并加以完善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只有极少数生活在陆地上。并引导学生过渡到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学习。2、实验探究-----观察水绵(1)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为大家介绍采集水绵的环境。并激发学生了解水绵结构的欲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和不规范之处,使整个实验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进行。(2)学生交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绵的结构,教师强调水绵所特有的螺旋带状叶绿体。(3)针对有的组没能观察到的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影响其观察的因素,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以及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3、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几种藻类植物的图片以及一株玉米的图片。提示学生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热烈得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大多数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体,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生物。细心学生会发现问题:为什么录像中看到的藻类植物颜色不同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4、藻类植物的用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的一些有关藻类植物的资料,关注藻类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低等绿色植物的情感。三、以实物投影展示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几种蕨类植物,让大家观察这几类植物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的藻类植物有什么不同?顺利的导入课题--蕨类植物。兴趣小组成员描述所采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联系实际: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植物?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共同之处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得学生对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学生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的植物:在阳台上、植物园里。这样概括出:它们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极少数生活在水中。四、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学生采到的蕨类植物分给各个实验小组,同时课件显示观察步骤和思考问题:①它的地上部分是什么?②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③取一片小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根茎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