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1)、观察前,需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裹起来,并露出尾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备课者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教学重点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教学难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量渗出,有时是缓缓流出,最严重的是喷射而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这是因为伤及了不同的血管。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4---67页,完成表格内容)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概念分布结构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止血注意: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三、合作共建(小组讨论)1、根据“用显微镜观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2)、材料中为什么只提到观察小鱼的尾鳍?用其他的鳍观察行不行?你在观察时觉得小鱼尾鳍怎样摆放观察效果最好?(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在显微镜下看到上图所示血管,在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样吗?如何区分这些血管?区别三种血管的方法有:1、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2、根据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3、根据血液流动方向(1)血液流动方向的参照物为心脏:血流远离心脏的是,血流离心脏越来越近的是。(2)按照上图方式若发现血液从较小血管流向较大血管,这较大血管是[]。相反是[]。2、在哪儿能够找到“跳动的血管”?中医通过“切脉”的方法为人诊断疾病,“切脉”诊断的是哪种血管?3、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捆扎起来?你知道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4、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四、课堂小结(学完本课你需要掌握的知识有)1、血管的类型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的血管,动脉壁厚弹性大,动脉中的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运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血流慢;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最慢,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3、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五、课堂检测1、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C.有搏动的微小血管D.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2、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其实是指()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神经3、右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A.a、b、cB.a、c、bC.c、b、aD.c、a、b4、人体中的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A.两端同时结扎B.远心端结扎C.近心端结扎D.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5、毛细血管内的水进入组织细胞中,至少要经过几层细胞膜()A.一层B.两层C.三层D.四层6、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中所示血管为,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血。(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内被利用。教学反思1.本节课达成了教学目标,课上训练的时间充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扎实,并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体现了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2.本节课采用了自学辅导的方式,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效果较好。但应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宜采用这种方法,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3.在新课程中如何在课堂上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课程与生活联系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本节课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这两个方面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