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71躯干肌四肢肌学习目标:一、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和胸固有肌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二、膈的位置、形态,裂孔的位置和通过的结构。三、腹肌的层次、形态和作用,腹直肌鞘的组成特点。四、腹股沟管的位置、围成和内容。五、上肢肌、下肢肌的分群、名称和作用。运动系统24/9/72第二节躯干肌一、背肌:浅深两群1.斜方肌:项、背浅层形态:一侧三角形,合为斜方形起点:枕外隆凸至第12胸椎棘突止点:肩胛冈、肩峰、锁骨外侧端作用: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瘫痪时,产生“塌肩”2.背阔肌:背下部、腰部、胸侧壁形态:全身最大的扁肌起点:第6胸椎下的椎骨棘突、髂骨后份止点:肱骨小结节棘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斜方肌背阔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24/9/733.竖脊肌(骶棘肌):深层起点:骶骨背和髂嵴后止点:椎骨、肋骨及枕骨棘突两侧的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4.夹肌(头夹肌):深层作用:此肌如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竖脊肌夹肌24/9/74胸腰筋膜浅层中层深层背部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深层中层浅层24/9/75一)胸上肢肌二、胸肌1.胸大肌:胸前壁浅层起点:锁骨内侧、胸骨、第1-6肋软骨止点:肱骨大结节下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2.胸小肌:胸大肌深面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3.前锯肌:胸廓外侧壁起点:第1-8肋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深吸气。损伤时产生“翼状肩”。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24/9/76二)胸固有肌1.肋间外肌起自上位肋下缘,止于下位肋上缘。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2.肋间内肌起止与肋间外肌相反。作用:降肋助呼气。肋间外肌肋间内肌24/9/77三)膈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为腱膜,即中心腱膈中心腱分隔胸、腹腔的一块扁肌;封闭胸廓下口;向上膨隆,呈穹窿状;周围部为肌形部分,中央为腱膜24/9/78•主动脉裂孔T12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T10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T8下腔静脉通过三个裂孔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腔静脉孔膈中心腱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胸肋三角腰肋三角膈的位置膈肌三部起点之间通常留有三角形小区,无肌纤维,仅覆以结缔组织,为薄弱区,其中胸骨部与肋部起点之间的叫胸肋三角;肋部与腰部之间的叫腰肋三角24/9/79一)前外侧群四、腹肌1.腹外斜肌:宽阔的扁肌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外斜肌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以8个肌齿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与前锯肌、背阔肌的肌齿交错,肌纤维斜向前下,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其余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附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24/9/7102.腹内斜肌:扁肌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镰提睾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起始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肌束呈扇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及后层,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内斜肌下部起于腹股沟韧带的肌束行向前下,越过精索前面,延为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腹股沟镰腹股沟镰:由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围成,止于耻骨梳内侧24/9/7113.腹横肌:扁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腱划腹直肌鞘(后层)腹横肌弓状线腹直肌白线4.腹直肌:长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