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沙门氏菌及其防治一.病原:沙门氏菌属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现可分为27个亚属,共3000多个血清型。禽沙门氏菌病可依据其次病原不同而分为五种类型如下表:疾病名称病原名称备注鸡白痢鸡白痢沙门氏菌禽伤寒鸡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海德堡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禽副伤寒鸭沙门氏菌此数种沙门氏菌可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因此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重要意义。二.流行特点:1.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菌鸡。其次是被感染的饲料(如鱼粉)。2.易感性:对本病最易感的禽类是鸡和火鸡。体重较大的褐壳蛋鸡易感性高,体重较轻的白壳蛋鸡次之。母鸡发病率高,公鸡次之。雏鸡发病率高,成鸡常呈隐形感染。二.流行特点:3.传播途径:(1)垂直传播:是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带菌鸡所产的蛋,若用于孵化,则孵出带菌鸡。部分带菌鸡在育雏期发病,死亡率较高。存活的带菌鸡再作种鸡,再产出带菌鸡,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2)水平传播:A.通过消化道: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被鸡采食即可感染。B.传播媒介:人工受精,断喙,免疫器械等,使用被污染的器械而感染。苍蝇、啮齿类动物、甲虫等均可携带病菌。C.管理不当:如育雏期温度控制不当,鸡群密度大,鸡舍卫生条件差,孵化厂消毒不严格等。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雏鸡:多发于20日龄以下的雏鸡。带菌鸡所产的蛋孵化后5~6天开始死亡,2~3周达到高峰。病鸡怕冷,打堆,没精神。排白色浆糊状或石灰状粪便,附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如清理不及时,常因肛门堵塞而死亡。有的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喘气,有的关节肿胀跛行。剖检:急性死亡鸡见不道特征症状。一般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稀薄,呈油脂状或干酪样。心包积液。在心脏、肺可见到有米粒大小的灰褐色或灰白色坏死灶。心脏肿大变形。肝稍肿大,土黄或绿色,上面布满白色或黄色的针尖大坏死灶。盲肠内有灰白色干酪样物质。脾充血。肾肿大,充血或出血。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雏鸡:2.青年鸡:病鸡精神差,羽毛散乱,食欲不振。鸡冠发育差,颜面苍白。病鸡常排黄色、黄白色粪便。病程较长,持续20天左右。每天都有零星死亡。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剖检:在肝脏、脾、心脏、肺、肌胃等脏器上,可见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坏死结节。肝常发生破裂,腹腔内有大量血水或血凝块。或肝表面有较大血凝块。心包积液,心肌有灰白色斑块或坏死灶。严重者心脏被结节取代。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2.青年鸡:3.成鸡:一般不表现症状。但成为隐形带菌鸡,在鸡群中持续散播病菌。种鸡常表现为产蛋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下降。所孵化的雏鸡在7日龄内死亡率较高。有的病鸡发生卵黄囊性腹膜炎,出现垂腹。鸡冠发暗,发干。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剖检:最明显的变化是卵泡变形和变色。卵泡皱缩(扁形、凹凸不平),大小不一,呈褐色,灰色或黑绿色。质地较硬。切开内容物呈油脂或干酪样。有时可见到卵泡呈大囊样,有一长柄与卵巢相连。有时可见到卵黄掉入腹腔中,形成卵黄囊性腹膜炎。公鸡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或萎缩。输精管闭锁。病鸡心包积液。心肌常见白色坏死灶。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3.成鸡:四.诊断:1.可根据现场剖检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2.实验室诊断:(1)细菌分离与鉴定:对急性发病鸡,可采肝、脾、心血等分离病菌。对慢性或隐形感染成鸡,则采取病变的卵泡或内脏,处理后接种培养基。可采用的培养基有: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厌气肉肝汤等。初次分离到的病原菌生长菌落较小,菌落为圆形、光滑、略湿润,无色半透明。四.诊断:2、实验室诊断(2)血清学检验:可以采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全血平板快速凝集实验、血清平板快速凝集实验、标准试管凝集实验、微量凝集实验和琼脂免疫扩散实验。其中以全血平板快速凝集实验最适于现场使用。四.诊断:四.诊断:•全血平板快速凝集实验•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了抗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型和变异型两种标准血清,被国际家禽流行病组织(OIE)推荐用于标准化平板抗原。•我国于1985年后也以一株标准株和一株变异株制成了鸡白痢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