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1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教材知识梳理】【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2.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历史文化传统及北京的城市职能,说出北京城市发展的过程。3.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观。【教学重、难点】1.北京的城市职能。2.北京城市发展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1.位置:(1)华北平原北缘,面向渤海。(2)40°N,116°E2.地形地势: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等,属于海河水系。【教材问题探究】1.北京位于40°N,116°E;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西山,面向渤海。2.分布特点:水利工程大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山区、河流的上游河段。主要作用:①调节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为北京城区提供水源;②建在山区,洪水期蓄水,可以减少山洪的爆发等等。3.(1)北京海拔低于张家口。(2)北京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西山,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二、政治文化中心(一)政治中心----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所在地(二)文化中心:1.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十三陵2.中科院、社科院等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三)对外交流中心:100多个外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等【教材问题探究】1.①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所在地→政治中心。②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有中科院、社科院等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以及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文化中心。2.①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是中国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群,是国内最大的博物院,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②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皇帝建造的皇家园林,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火烧,后有慈禧挪用巨额军费历经10年重新建造,更名为颐和园,占地290.8公顷,内有3000多间殿堂楼阁、亭台水榭,是我国园林之首。③圆明园遗址:原是清朝的皇家御园,经过150年的建造,集中华园林建筑之精华,有“万园之园”之美誉,后被英法联军掠夺和焚烧,现只留下残檐断壁。④十三陵:是明朝成祖到思宗13位皇帝的陵墓,目前开放的景点有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陵区前有建于1540年我国现存最大的汉白玉石牌坊。⑤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开放最早、修复最好的长城,城高7.8米,上宽5.8米。在198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等等三、城市建设成就1.现代建筑增多,城区面积扩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状况改善;注意保持旧城格局,保护修缮重要古建筑。2.内外交通更为便捷,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3.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大量银行机构、跨国公司;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中关村。5.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夏奥会。【教材问题探究】1.(1)一是自然环境.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水资源匮乏,是困扰北京市的另一个大问题.多年的超负荷开采,使北京的地下水资源难以为继.同时,工农业生产导致地下水污染,使北京市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资源日渐减少.二是人文环境问题.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交通越来越拥挤,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住房也长期紧张.(2)多修道路,多建立交桥,可以增加道路供给,减少交通交叉行驶时间,提高行车速度。但这些措施只是短期里有效;调节人们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可以有效地减轻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公交优先,就是公交车有专门车道,公交可以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先走。实行限制私家车数量和“公交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