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目标: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及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本讲重点:1.自然选择、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5.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本讲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3.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练习1课时)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拉马克、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库;突变;物种、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二)知识网络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当时的进步意义内容意义和不足达尔文以后进步理论的发展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疑难解析1.物种与种群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居于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群类。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即使交配,一般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可代代相传,从而保持物种的稳定性。但物种也可以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发展成另一个新种。物种,特别是野生物种,对人类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无可估量的科学文化价值。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种群的特征包括:(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的出生数,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的死亡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2)年龄结构。任何种群都是由老、中、青、少不同年龄个体组成的,这就形成了特定的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A)增长型: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和极少数的老年个体,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B)稳定型: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是一个数量稳定的种群。(C)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一个数量下降的种群。(3)性比率。雌雄两性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是与种群动态有关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4)种群分布型。一般把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群聚分布和均匀分布。在自然界,个体均匀分布的现象是极少见的,只有在农田或人工林中出现这种分布格局。成群分布的形式较为普遍,如森林中各个树种或林下植物多呈小簇丛或团片状分布。影响个体水平分布形式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决定物种、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于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状况。(5)密度。指单位面积上个体的数量,是最重要的种群参数之一。它的变动范围很大,因物种与环境条件不同而异。通过测定密度可获知种群的动态、种群与其环境资源和生态条件的关系以及用于估算生物量和生产力。(6)多型性。指种群内因个体在形态、生殖力、色斑和生理生态习性上出现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生物型。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