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物学课程突出对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本节课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的求知需求内容,即一个细胞到动物个体为主线进行设计,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ppt课件等素材,以架设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桥梁,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在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中感悟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到是动物体(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于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此课的内容是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延续与补充,也为下一课“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作铺垫。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以及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继学习细胞分裂之后,对动物体认识的一个新台阶,内容安排由微观到宏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动物体(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动物的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生物学由微观到宏观转变的关键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学情分析对于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他们对一些生物学概念、术语及教法还不是很适应,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阅读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较弱,但他们的好奇心强,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可多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和活动的开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细胞的生活、细胞的分裂、生长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如何把的兴趣激发到探究“细胞怎样构成动物体”上,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是学习的障碍。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组织的概念。2.能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3.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4.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提高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人体的各种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五、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2.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的认知。难点:对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七、教学准备相关的挂图、器官模型或课件图片(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图)等,八、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大量的图片,并利用学生已有的动物细胞的知识,联系人体自身的结构与发育过程,通过充分的观察、讨论与思考,层层递进,最后归纳出人体的各种结构层次。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思考:①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么?②什么是细胞的生长?③什么是细胞的分裂?2.出示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鱼及人的发育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简单阐述他们由一个细胞到个体发育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设问:动物、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亿万个细胞是否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成为生物体的呢?如果不是,它们又是怎样构成的呢?导入新课。1.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准确作答。2.学生只能回答细胞分裂、生长的过程。3.学生只能“欲说而不能”,激发求知欲。通过情境展示,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依据问题、自主学习出示预习提纲: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该细胞叫什么?多细胞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2.什么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