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学案导学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设施和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等(2)社会经济因素:、、等2.乡村聚落形态:(1)乡村聚落按形态分哪两类?(2)在旱作农业区、丘陵地区、缺水的干旱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散居、流动性村落用心爱心专心一定比例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性。(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形成条件:(1)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四)世界城市的发展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和便利的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1)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城市的特点是:。(2)公元1000年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扩大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文化,这时城市的特点是:。(3)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欧洲的城市文明也长期衰落,这时的城市中心往往被所占据,道路常以为中心呈状分布。用心爱心专心(4)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突破了城墙、护城河的束缚,向扩展,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城市不再只是消费中心,而成为中心。在煤铁等资源丰富的地方、在等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五)中国城市的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举例说明城市的特点:2、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大城市比较多、分布较集中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补充资料: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环渤海城市群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用心爱心专心含义:一般是指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1)。(2)。(3)。(4)。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产业革命前;产业革命后。(2)城市化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城市化特点: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18世纪中叶趋缓70%左右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