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感悟沂蒙请照亮从警路蒙山高,沂水长好乡亲,永不忘不忘那——五尺男儿,冲锋沙场铮铮铁骨好儿郎不忘那——三寸金莲,悍然支前红嫂大义永流传不忘那——困苦年代,军民互爱鱼水情深感人间蒙山高,沂水长沂蒙精神闪光芒从沂蒙回来,这几句话一直闪烁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片土地给了我太深的记忆,太多的感动。有些人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埋没,有些事不会因为时间的流走而消逝,有些地方更不会因为沧海桑田而面目全非。沂蒙,就属于这种地方;沂蒙人民,就属于这些人。沂蒙,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去回味,“红色堡垒村”、“红嫂院”、战役纪念馆,一直用心倾听沂蒙老区的这段过往,也一路用心触摸这块红色的热土,重温那段厚重的峥嵘岁月。悠悠沂蒙情,深深红色志。沂蒙人民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谱写了与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相媲美的沂蒙精神——爱当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令人敬仰,催人奋进,更是激励我实现自我价值,为我的从警之路指明了方向。怀敬畏之心,坚定信仰红嫂事迹展馆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烈士纪念碑下,一路走来,一直被震撼着、感动着,也一直在思考着、感悟着。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为此付出生命。革命伴侣陈明、辛锐夫妇,烈士陈若克无不为革命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甚至陈若克那出生仅仅二十天的女儿第一口奶竟是母亲的鲜血,这些无不令我动容。然而,革命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战士的浴血奋战,更在于得到了百姓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和拥戴。“用乳汁救人”、“扛门板跳入水中搭人桥”,“最后一口饭作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为革命几乎是倾尽所有,这些又令我无比敬畏。敬畏历史,缅怀党领导军民浴血奋战的那段红色记忆;敬畏百姓,牢记人民群众无私支前的鱼水之情。在四十年代的沂蒙地区有这样一首歌,“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这首诞生于沂南县东高庄村的歌曲《你是灯塔》,唱出了沂蒙根据地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仰,才使得他们“坚定信念,跟党走矢志不移,跟党走抛洒热血,跟党走义无反顾,跟党走一路高歌,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余次,当时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为什么老百姓会全心全意地拥护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牢固地形成军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钢铁长城?是因为沂蒙老区人民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为穷苦人民谋利益,这种坚定信念激发了沂蒙人民的革命热情、引领沂蒙人民毫无保留地献身革命事业,形成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回顾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没有坚定的信仰,20xx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7就没有事业发展的凝聚力;没有坚定的信仰,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坚定信仰,就是要坚定对党忠诚,对党始终保有一颗敬畏之心,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更加使我坚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的责任。其实,敬畏不仅体现于对党的坚定,更体现于对权力的敬畏。习近平同志教育全党干部“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我想,这份敬畏是建立在敬畏历史、敬畏人民的基础上的,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作为一名监管民警,面对的大多是社会的黑暗面,诱惑、挑战尤其之多,当纠结、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想想沂蒙精神,想想那么多的沂蒙百姓为信仰前赴后继,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我想此时,坚持信仰,坚定内心最初的信念;敬畏手中的权力,握好权力之剑,就显得尤其重要。须知不忘初衷,方得始终。怀为民之心,服务群众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共产党与沂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解放战争时期,实行民主选举,真正将政权还于人民,制定一系列为民的纲领政策;土地革命时期,还租减息,时刻为群众着想。正是在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才使得沂蒙百姓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他们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想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时刻与群众为伍,为群众着想,才成为沂蒙人民登上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