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一、西方内衣的发展西方内衣包括紧身胸衣、乳罩、腰封、连胸紧身衣、背心式衬裙等许多种类。不同时期的不同款式都有特定的名称。从公元14世纪到20世纪初大约600年的时间里,仅仅是紧身胸衣的材质和形式就纷繁多样,有金属、木质、骨质、棉、麻、丝绸等材料做成的,款式与用途也各不相同,上层社会女性通过紧身衣,时而将身体束成S形、X形,它的的奇特与奢华令人难以想象。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内衣是贵族的专利,贵妇们穿上衬裙作为内衣。到17世纪,人们认为衬裙作为内衣过于放荡。由此出现了“束衣”,上层社会的贵妇们用近乎残酷的手法把自己的身体用重重布条勒起来。几个世纪里,紧身胸衣(图1-1、图1-2)使女性的身材曲线更加优美。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以前的西方女性根本不知道内裤为何物,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大量引进外来文化时,才顺便引进了近东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女子常穿的束裤,结束了西方女性不穿内裤的历史。19世纪内衣制造得越发精美,蕾丝、丝绸、薄纱被充分运用,但因为人们发现紧身胸衣中的支撑物对人体无益后,对内衣的塑身要求逐渐淡化。图1-1,1-220世纪初内衣的设计更加放松了对腰部的束缚。随着科技的发展,弹性织物在服装中广泛应用,内衣变得越来越舒适、易穿。从20世纪50年代莱卡的问世,到20世纪80年代莱卡的不断改良和应用,新材料不断带给内衣新的生机。人体工学的研究也将内衣的设计带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1926年贝勒公司做了第一次大量的人体测量;1935年华纳公司又根据女性不同的胸部形状,推出了不同的胸围尺寸和A、B、C罩杯规格。此后,欧美地区、日本等国对内衣与人体关系的研究从未停止,使内衣不断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1996年,北京服装学院人体工程研究所的成立,标致着我国对人体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二、东方内衣的发展东方内衣的发展史与西方的完全不同,内衣的剪裁以平面宽松的款式为主。例如,我国内衣的形制由汉代至清代的发展相对稳定,相对西方的紧身衣,显得轻巧而柔软,这似乎很符合古代中国崇尚的中庸,自然与平静。历史是发展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是必然的,在融合了西式内衣文化的基础上,中国的内衣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古老的中国,最著名的内衣要算是肚兜了。“肚兜”是古代妇女穿在最贴身处的内衣。伴着几许古典的浪漫风情,现代人一听到“肚兜”总有几丝奇思遐想。而古时候不单是女人穿肚兜,男人和小孩也穿,并且从满三四个月开始,几乎一辈子离不开肚兜。从远古到今天,中国女性的内衣发生了巨大演变。1、汉代以前——亵衣亵衣是汉以前对内衣的称谓。“亵”意为“轻薄、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2、汉——抱腹、心衣(图1-3)图1-3心衣的基础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上面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3、魏晋——裲裆(图1-4)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裲裆”最初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演变成内衣。裲裆有前、后两片,“既可以当胸又可以当背”是其最显著的的特点,通常为两成,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裲裆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棉。图1-44、唐代——诃子(图1-5)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唐代女子喜欢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颈、上胸及后背无带且袒露,穿时由后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用其它带子系束,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所以面料考究,多为织棉,色彩缤纷,与今天流行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第4页共6页第3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6页图1-55、宋代——抹胸(图1-6)《西厢记》中的宋代女子,抹胸在内裹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