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评审验收的有关要求一、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和《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的要求进行编写,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1,资源/储量估算的有关技术要求见附件2。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3。二、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批复意见、设计调整批复意见、野外工作验收意见书及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三、报告评审工作分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完成,初审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终审工作由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统一组织。四、项目成果报告编写完成后,承担单位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初审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4。经省级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初审,并按初审意见修改审核同意后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报项目办终审,申请表格式见附件5。五、申请报告初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通过了野外工作验收并按野外验收意见完成补充工作;(二)按规范完成报告编制工作;(三)技术资料齐全。六、报告初审,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一)项目任务书,设计及设计审查、批复意见,设计调整及批复意见;(二)野外工作验收意见书和补充工作的报告;(三)文字报告(送审稿)及附图、附件、附表;1(四)物探等专题报告及审查、验收意见书;(五)相关电子文档。七、报告初审要求如下:(一)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组织评审委员会在30日内完成初审;(二)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人员应由主管部门及覆盖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专家组成,项目监审专家为评审委员会当然成员;(三)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报告初审采用会议审查,通过听取项目组介绍,审查各类资料,交换意见,经过讨论后形成初审意见书(附件6)。八、项目报告完成初审并按初审意见修改审核后,报项目办进行终审,项目办根据省级项目主管部门的申请确定报告终审时间地点,提交报告10套(电子版1套),其中5套文图表齐全。在进行成果报告最终审查验收的同时,根据探矿权发证权限,邀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联合进行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九、项目报告提交终审时,项目承担单位或勘查单位同时提交项目勘查工作总结论文,全面总结该项目勘查工作工程、找矿思路的确定及变化、勘查工作取得主要成果、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成矿规律、勘查工作经验教训等有关内容。项目勘查工作总结论文参考提纲见附件7。九、报告终审要求如下:(一)项目终审提交资料:除项目初审提交资料外应提交项目报告初审意见书及修改说明;(二)评审委员会一般由7-11人组成,包括项目办有关人员、监审专家、储量评估师、储量评审机构有关人员;(三)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报告终审采用会议审查,通过听取项目组介绍,审查各类资料,交换意见,经过讨论后形成终审意见书(附件8)。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要求(一)根据储量评审机构的有关规定,遵照储量评审工作流程,由评估师对报告进行预先审阅,编写评估师(专家)个人评审意见书(附件9),经评审会议后形成评审意见书(初稿),并提出报告修改意见;经报告编写单位修改后,2由评审机构审核形成评审意见书(附件10),提交国土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备案;(二)按规定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有关法律文件,包括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矿权人承诺书,采矿、勘查许可证/划定矿权范围批复,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勘查许可证划定范围平面叠合图,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报告编制单位勘查资格证复印件,矿产资源勘查/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表,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说明,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报告修改情况对照表,详见附件11。(三)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承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有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