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医疗保险费用供需控制分析陈全明姜曙光【摘要】从医疗保险费用的需求面来看,需方道德风险有事前道德风险、事后道德风险以及动态事后道德风险三种形态,要减少道德风险的危害,必须采取部分负担政策。部分负担政策所能达到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价格弹性。从供给面分析,医生和医院存在着诱导需求现象。诱导需求在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价格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出现上升的趋势。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政策,不能只从需求方着手,医生和医院有诱导需求的能力至少会抵销一部分需求面成本分担政策的效果,因而必须两种政策一齐搭配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关键词:道德风险诱导需求供方控制需方控制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医疗保险费用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1996年到2001年,我国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8.9%,农村增长了2.4%,但在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年均增长了13.5%和11.8%。①2003年,城市居民次均就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19元和7606元,农村居民分别为91元和2649元②。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2005年4月18日指出,近8年来,我国门诊就医费用增长了1.3倍,住院费用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门诊费用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这些都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成为居民的重大负担。究其原因,除了外生性的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高新技术的应用等因素外,还包括内生性的供需双方道德风险因素。本文仅就内生性的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医疗保险制度而言,要从微观层面控制医疗费用,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就要从供需双方道德风险着手,控制和约束双方的道德风险,即:“供方控制”和“需方控制”。一、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需求面分析①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3。②参见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需求面成本分担政策是否能成为有效的费用控制策略,取决于消费者在使用医疗服务时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消费者的医疗需求是否对价格有反应目前尚存争议。按照非经济学的观点,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使用取决于需要,而消费者是否有需要,是由医生决定因此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使用,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经济学的观点则认为,消费者的医疗需求也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医疗支出需求面的相关问题进行细致探讨。(一)道德风险的三种形态道德风险亦称“败德行为”,一般指一种无形的人为损害,其现代意涵不带有价值评判,其只是个人的一种理性行为反应。可以说,道德风险是一种买了医疗保险造成医疗服务相对价格改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医疗服务变便宜了,所以多用),而不是健康状态与生病状态之间的所得转移所产生的收入效应①。医疗保险制度将通过道德风险的三种形态造成医疗支出的增长。1.事前道德风险影响程度分析这里所指的事前道德风险指的是消费者购买保险后发生疾病之前,消费者由于已经购买医疗保险,导致其预防疾病发生的诱因会降低,进而提高患病的机率,使整个社会的医疗支出增加。但实际情况是,事前道德风险并不容易衡量,因为个人对疾病预防的努力程度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到。一般而言,医疗保险所给付的各种医疗费用只占疾病所衍生总成本的一部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成本,如工作收入的损失与疾病带来的痛苦等,并无法从医保的给付中获得补偿。在此种情况下,多数消费者并不会因参加保险而故意提高生病概率,事前道德风险的影响会被消费者的风险趋避行为所抵销。因此,事前道德危险纵使存在,其实际的影响程度可能不会很大。2.事后道德风险的福利效果评估消费者加入医保后,意味着其就医的货币价格下降,进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PP0①CutlerandDavid,“Equality,EfficiencyandMarketFundamentals:TheDynamicsofInternationalMedical-CareReform”,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2,60(3),P881-906.P0第3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