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练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回答1~2题。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答案1.A2.A解析第1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选A正确。第2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选A正确。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答案3.B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的一个侵蚀面,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第4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1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径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已经被确认的天坑约2/3分布在中国。据此回答5~7题。5.下列省区,天坑数量最多的是()A.贵州B.广东C.吉林D.西藏6.天坑内的物质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A.降水B.下渗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7.下列构造示意图(如下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中最易形成巨大天坑的是()A.aB.bC.cD.d答案5.A6.C7.B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径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我国碳酸盐层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为云贵高原,结合选项可知,贵州省天坑最多,故选A。第6题,天坑中的物质与流水发生化学反应,与外界物质产生交换,故选C。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b岩层地势较低,且地势北高南低,说明该地为河流流经地区,而下部隔水层受侵蚀缺失,与其下的石灰岩层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故选B。牛轭湖是由于平原地区河道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境内的天鹅洲牛轭湖形成于1972年7月。图1、图2分别示意天鹅洲牛轭湖位置及其沉积物粒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28.形成天鹅洲牛轭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长江水的()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9.天鹅洲牛轭湖形成过程中,图2所示剖面处水流速度的变化趋势是()A.慢—快B.快—慢C.慢—快—慢D.快—慢—快10.1972年以后,该牛轭湖沉积物粒径相对较粗,其来源可能为()A.河流沉积B.湖泊沉积C.风力沉积D.洪水沉积答案8.B9.B10.D解析第8题,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所以牛轭湖的形成与河流的侵蚀作用有关,故选B。第9题,由材料可知,天鹅洲牛轭湖形成于1972年,水流速度越快,泥沙沉积颗粒物越大,由图2可知,1972年以前的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说明水流速度由快变慢,故选B。第10题,1972年以后,长江河道与天鹅洲牛轭湖分离,泥沙沉积与河流无关,A错。湖泊的流速较慢,沉积物粒径较细,B错。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且地势平坦,不会有风力沉积物在湖泊中沉积,C错。该湖泊的沉积物粒径较粗,有可能为长江的洪水携带而来,注入湖泊之中,沉积而形成,D对。多佛白崖(TheWhiteCliffsofDover)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比奇角,是一片长达5千米的白色悬崖,由细粒石灰石组成,悬崖的最高点达110米。某年3月因极端严寒天气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巨块岩体掉进海中(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311.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