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校长上任伊始,就会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但校长的办学思想却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拿来的和自己的之分别。一般说来,新校长的办学思想拿来的多。法律上的,政策上的,书本上的,别人的经验,都会成为拿来的对象。没有这些做指导就无法胜任校长工作。关键是如何把拿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根开花,结出新的果实,做到自觉,形成有个人特色、地域特色的办学思想。校长尽快形成自己办学思想的基本条件是学习、实践和思考。其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储备孕育和提炼形成两阶段。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厚积薄发四个字。一、储备孕育阶段----厚积下面结合实例说说厚积的问题。在网上的卢志文在线里,我拜读过江苏xx县潼阳中学周永清校长的《教学管理随笔》。这几十万字的系列文章,篇篇文章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下面我引述周校长的一段话来说明校长积累孕育自己思想的过程:每天我都要抽空读一些书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抽空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把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感悟形成文字。起初,对读书和写东西我都很不习惯,特别是难以熟练地把思考变成文字。我咬咬牙坚持下来,读书、教学管理实践、思考、写东西居然逐渐成了我的习惯。写促进了读书,促进了思考,促进了我对教学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本是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是不懂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在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澡堂教学改革思路,我想这一定得益于上述做法。为了深入地理解这段话,我提出这段话的关键词:读书、实践、思考、感悟。写、思路、抽空、坚持。这些词语适用于每一位校长。厚积不仅仅是积累材料,更重要的是积累平时点点滴滴的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我重点谈一下思考和写。1.思考思考的目的是从实践和读书中寻找自己的思想。从实践中积累自己的思想。一个人有了实践,是否就一定有经验。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思考的主要内容是:明得失,析因果;搞清了得或失的因果关系,就是有了经验。所以由实践到经验,需要思考。第1页共7页但经验一般都带有局限性,这就需要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理论层次。从经验到理论更需要思考。思考的能力需要培养。一个人善于做什么和不善于做什么,一是取决于他是否勤奋并取得成果,二是取决于他是否坚持并形成习惯。思考而无结果,不能培养自信:会思考而没有习惯,不会有所成就。善于思考的人,一般都掌握了思考的方法。怎么才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呢。只有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周校长的系列文章就是最好的例证:几十万字,证明他的勤奋;几年来笔耕不辍,证明他的坚持;每篇文章的见解和教学改革思路,证明他取得了成果;一天下来,不管劳累与否,都要读点书,都要写下所见所思,证明他形成了习惯。从读书中积累自己的思想。思而不学则殆,仅仅在自己原有的认知范围内思考,跳不出经验的圈子,是不会有什么新突破的,所以需要读书。既读理论家的书,也读实践者的书。前者可以使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过的东西;后者可以使自己思路开阔,了解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读书可以使人的思想既深且广。如果说实践后的思考在于明得失,那么读书后的思考就在于找出路。实践后的思考,未必都能把得失弄明白,因此也需要在读书中获得启发。这时思考的任务就是悟。悟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述的思维过程,但对每个人来说又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思维方法。我觉得,从最低层次理解,悟就是一种类比的推理方法,即将自己的认识、做法与他人的认识和做法进行类比,从正面的论述中得到。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启示,从反面的论述中得到不能做什么、不能怎么做。的启示。高一层次的悟,应该是引发联想的强烈的思维活动。书上的论述对读书人来说就像电极,会不时地碰撞出他头脑中思维的火花,并由此及彼地产生出许多重复、使自己十分兴奋的想法。我想,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因此悟不仅仅是领悟书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悟出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新思路。悟就是领会他人之想法,引出自己之思路。只有如此,认识才有提升,思考才有结果,读书才有价值。所以,思考的任务就是明得失,出经验,出思路。2.写写的主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