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巴黎圣母院》有感(最新)“这个故事发生于美丽的巴黎,时值一四八二年,叙述爱与欲望的故事。我们这些无名艺术家,运用意象和诗韵,试着赋予它生命,献给各位及未来的世纪。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人类眼看亲手造的塔越升越高,诗人和吟游歌手唱着爱曲情歌,许诺要带给所有人类,一个更好的明天⋯⋯”重读《巴黎圣母院》,随着维克多雨果的鹅毛笔,抚摩过法国15世纪灰色的皮肤,感受路易十一统治下中世纪,剖析人性的红与黑,实在是畅快淋漓。正如由《巴黎圣母院》所改编的歌剧《大教堂时代》所言:“这是一个叙述爱与欲望的故事。”十九世纪的雨果,在圣母院阴暗角落的墙上发现了一个痛苦的灵魂在三百年前用希腊文手刻的单词——命运。三百年后,这个词汇的面前仿佛还站着一个幽灵。一个神甫,副主教孚罗洛,他总是把自己隐藏在黑衣里神出鬼没,他是虚伪与罪恶的化身,他忍受着欲望与嫉妒之火的折磨,他的人性在泯灭着,直到我们能看见的时候,他已经是只剩下躯壳的幽灵了。是命运在嘲弄着他的牲祭,肆意地嘲弄。暂时收起谴责,慈悲地看看这个男人吧!爱斯梅达拉是不会对他慈悲的。如果不曾看见那个美丽的波西米亚女郎,也许他就会一直过着平凡的修道士生活。他是上帝的使徒,能有什么理由邪恶呢?他有名声、地位、有渊博的知识,他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求知欲驱使着他走过的。也许是求知欲抑制了他别的应有的欲望而甘于清修,久而久之他变得不完整。他失去了爱的能力,他不知该怎样去爱。命运却让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爱斯梅达拉,他以为驱赶这个女巫,不再看见她就能免受此灾,结果却越陷越深。知识再也无法拯救他了,爱斯梅达拉时常突然浮现在他的书页上。情欲的匣子一旦打开,只能是一发不可收拾。人世间多少求不得,最苦莫过于此,爱斯梅达拉既无法理解他,也绝不会接受他。她是天下最善良的人,她美丽的心灵里,可以把同情送给弱者——无论是无家可归的甘果瓦,还是示众的带着枷锁的加西莫多。至于那让人无比渴求的感情,全给了她心目中的太阳神——徒有其表的弗比斯。但她永远不会看孚罗洛一眼,爱斯梅达拉是不会对他慈悲的!她惧怕他,厌恶他,最后憎恨他。副主教的爱情全倾注在她身上,不料最终的回报会是刻骨的仇恨。在我们眼里,副主教是多么冷酷无情;但在副主教眼里,爱斯梅达拉更是冷酷无情的。也许你不知道,有些东西求之不得,逃避不能,更挥之不去,如同一种越惊慌挣扎便勒得越紧的枷锁,嵌入皮肉,痛入骨髓;你不知道,你深爱的人心里只有另一个人,无论你为她付出多少,她也看不见、听不到,于是你的心中嫉妒在燃烧,炙热的煎熬使你颤抖,罪恶占据你的身心,瞬间能使最理智的人失去理智;你不知道,你心目中完美无瑕日思夜想而求不得的人却无知且快乐地被另一个人玩弄,所以刺那一刀时你没有手软;你不知道,亲手一步步毁灭所爱的人,直到以为她终于死了,那瞬间犹如天翻地覆的失落感,仿佛被斩首以后还剩余知觉的头部,最后十几秒看着自己无头的身躯那般绝望;你不知道,当你以为已经解脱了,却突然发现她没有死,那一刻爱火重燃,曾经的酷刑还要再受一遍,那种不该悲也不该喜的情绪。你不会知道的,如果你的心也被恐怖和厌恶蒙蔽,也就无法体会,无法看清这个痛苦的灵魂。我不忍心谴责这个幽灵,正如我不想鞭挞自己。我没有勇气站在他的对立面,此时我已善恶不分,正如我很多时候无法面对自己,我只是感到愧疚!我看着他在跟命运抗争着走向毁灭。他不如弗比斯,被爱的有恃无恐;他不如加西莫多,宁愿选择默默守护;他甚至不如甘果瓦,心中无事,自可无牵无挂。他的爱是占有,他得不到的,便毁灭掉吧,谁也别想得到。因为他的高傲和自私,他心甘情愿地堕落,背叛了他的宗教,让双手染满罪恶。他以为,爱斯梅达拉是可怜的苍蝇,飞不过他的蛛网也只好就此牺牲。但他也是一只可怜的苍蝇,终究飞不过命运的蛛网。对抗命运,最终他一无所有,他亲眼看着最应该珍惜的人,他唯一的亲人——不成器的弟弟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