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doc 6)VIP免费

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doc 6)_第1页
1/7
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doc 6)_第2页
2/7
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doc 6)_第3页
3/7
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在世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入世之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大,尤其是2004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驻中国,国家也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方面的限制,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增强金融业活力,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二、中国融入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越深,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竞争将越激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绩效的改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外资银行的巨大压力面前,我国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鼎力支持中资银行的改革,使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步伐得以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外资银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对高级人才的重视及其对市场份额的占领,给国内银行业创造了学习的对象和机会,使国内银行业被迫提高管理水平,以迎接竞争。外资金融机构还带来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金融产品,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懂金融业务,尤其是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也为我国金融机构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引进现代化金融设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进行融资、筹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根据莱文的理论与克拉席森等的实证分析,一国引入外资银行后,这些国家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明显提高,且外资银行所占比重越高,所在国银行业整体资产利润率越高,而且成本费用明显下降。我国银行业开放后也将验证了莱文等人的理论。2000年,中国银行业业绩均大幅度提高,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年内实现利润各为50.6亿元、116.46亿元、84.9亿元和26亿元,均大幅增长。以工行为例,在足额提取呆帐准备金,消化各种历史挂账46亿元,应付利息增提218亿元,表内应收利息下降150亿元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比上年增加11亿元,经营成果是近6年来最好的。其后的几年里,各银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行的利润总额进一步好转,按照统一口径核算,2003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税前营业利润分别为500.33、197.1、472.2和446.84亿元(表7-1-1)。这表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2003年经营业绩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客观反映了各行深化改革和转变经营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其中,2003年,中国银行集团实现计提准备前营业利润472亿元;如剔除冲减以前年度应收未收利息86亿元、向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划转投资产生的损失27亿元,提取和消化历史包袱前营业利润达到585亿元,比2002年增加55亿元,增长10.3%;如剔除减持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净收益73亿元,集团2003年实现营业利润512亿元,比2002年增加37亿元,同比增长7.8%。另一方面同,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也持续下降,截至2004年末,中、建两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12%和3.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71.7%和69.9%,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2%和11.95%。表7-1-1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2003年利润变动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项目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数额增长额增长率数额增长额增长率数额增长额增长率净利润24.73-40.54-62.145.87-49.22-51.84.11-38.93-90.5税前利润26.58-42.44-61.5100.58-37.97-27.44.5-38.87-89.6提取拨备前营业利润500.33144.8940.8472.236.748.4446.84139.4645.4经营利润635.44186.9441.68501.5928.766.1505.94——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2003年国有商行年报解读:因机制宜披难疾进》,《银行家》,2004年7月。注:经营利润=税前账面利润+消化的历史财务包袱+提取呆账准备。中国银行经营利润扣除了减持中银香港股权获得的净收益。建行2002年消化的历史财务包袱数据不详,故增幅项目未做记录。当前,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已有相当规模,中资金融机构绩效的大幅度提高,成本不断下降,虽不能完全归之于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doc 6)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