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4.1.1几何图形(2)(新授课)【理论支持】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知识是商谈出来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在整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感知生活、发挥想像力,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节课试图让学生建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把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平面图形,并用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这一思想方法不仅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一条“创设情境,引出新知—观察探究,画出三种视图—强化练习,突破难点”的线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交流合作中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熟练准确地画出三种视图,本课设计了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生回答、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气氛被激活,教学难点被突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图形的画法.同时,学习伙伴之间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和沟通.【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目标数学思考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解决问题3.能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4.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空间概念.会画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画出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画出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三棱柱、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2.准备一个长方体墨水盒子,试一试,从不同方向看,你都看到了什么?看到的一样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出三种视图.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设计意图〗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2.检查预习情况:明确检查方法.二、探索新知环节1检查预习情况.拿出准备一个长方体墨水盒子,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从中自己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环节2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设计平面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1页图3.1-5,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研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3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