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可编辑可修改1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复习汇总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概况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2、种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4、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二、我国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河流和湖泊是我国的主要的淡水资源。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时空分布状况: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夏秋多、冬春少。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很缺水。3、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4、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5、【南水北调】:(结合南水北调图形记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6、我国水资源的开发(1)我国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2)开发主要集中在:长江、雅鲁藏布江、黄河、珠江等水系的上游。(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目前,三峡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我国的土地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1、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广、比重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2、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v1.0可编辑可修改2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区。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4、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③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④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四、我国的海洋资源1、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位于东海、“天然鱼仓”)、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4、著名的盐场: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盐场,位于渤海湾),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南方海南的莺歌海盐场。5、我国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措施——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中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一、农业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的类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3、我国农业的发展①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②农业生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