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真理的含义(4)真理的基本属性◇理解;(1)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的具体性◇分析:(1)列举实例,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列举实例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2)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二、【重点、难点】: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课堂探究1(P42):(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哲理结论1、实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理解实践的概念及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它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变革客观事物的直接用心爱心专心现实性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这就与上述一些哲学家关于实践的论述有了本质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还需要注意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如何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呢?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它们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仅如此,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动物,人在行动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既有客观性质性,也有主观能动性,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请大家讨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二者是统一的,不应该用这一特征去否定另一特征。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意识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如何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进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